“殺青時一定要掌握火候,茶青下鍋后,要先悶炒,再揚炒”、“揉捻時要以整形為主,加壓不宜過久,一般是輕揉”……近日,在六堡茶原產地——蒼梧縣六堡鎮的塘平村,現年57歲的韋潔群一邊熟練地揉捻著茶葉,一邊耐心地向女兒石濡菲傳授六堡茶傳統制作工藝。
“她制茶一直堅持用最傳統的工藝來制作,所制作出來的茶葉精細,品質高,群眾非常認可。”提起韋潔群,當地群眾幾乎無人不識。2009年,她被評為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六堡茶制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不久前,她又獲得國家級“非遺”項目六堡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的光榮稱號。這些成就的背后,正是韋潔群一直以來對傳統六堡茶制作工藝的堅持……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時年18歲的韋潔群是原六堡公社茶廠的一名普通的采茶姑娘,由于她的勤勞好學,采摘茶葉又快又好,不久,她與另外三名采茶姑娘一起被送到茶廠的技藝部門,跟隨老師傅學習六堡茶傳統制作工藝。她很快就掌握了制茶技藝:殺青、揉捻、漚堆、發酵、烘焙、略置、加壓、陳化……每一個環節她都熟記于心。
不久后,原六堡公社茶廠解散,出于對原生態六堡茶的鐘愛,韋潔群一直堅守在六堡鎮,用她的制茶技藝,為當地及周邊群眾帶來高品質的好茶,與此同時,她的傳統制茶手藝也日臻成熟。
韋潔群所在的六堡鎮塘平村,所處的地理環境以丘陵地形為主,山脈延綿、峰巒聳立,氣候溫和,溪流縱橫,泥土疏松肥沃,是種養茶樹的最佳之地。2003年,韋潔群充分利用好當地氣候,在村里辦起了茶廠,并堅持用傳統的制茶工藝制作六堡茶,所制作出來的產品由于質量上乘,經常被搶購一空。
由于韋潔群所制作的六堡茶品質上乘,再加上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身份,很多外地商人一直想跟她合作,甚至有人想“買斷”她的傳統工藝。更有甚者,在意識到韋潔群的名氣能帶來的影響后,有商家竟直接盜用“韋潔群”的名字來注冊商標……
考慮到傳統制茶工藝的重要,再加上近年來現代制茶工藝對傳統的制茶手藝的沖擊。如何保護和傳承傳統的制茶工藝,韋潔群一直視之為己任。
韋潔群的女兒石濡菲從小對六堡茶傳統的種植和制作耳濡目染,有著堅實制茶基礎,韋潔群有意讓她接過自己的“衣缽”,便經常對她講授制茶技巧。在母親手把手教導下,石濡菲所制作出來的茶葉也達到很高水準。
只有堅持,才有生命力。雖道傳統茶藝后繼有人,但韋潔群還是說出她的想法。她希望政府能夠更加重視傳統的制茶工藝,出臺政策、加大投入,鼓勵并支持傳統的工藝,讓六堡茶制作技藝能夠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