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豬肉價格持續上揚,而雞蛋價格卻在不斷下滑,郁悶已久的養豬戶終于開心了,養雞戶又開始獨自傷心。這種價格變化無常的波動,既讓畜牧業主無所適從,又讓畜牧經銷商琢磨不透,還讓主管部門和消費者憂心忡忡。
當前畜產品價格的“忽冷忽熱”,不但難以反映出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律,還會使整個畜牧業成為價格主導下的無端“犧牲品”,極不利于畜牧業的平穩發展。不少養殖戶都期盼價格能長期定位在從業者和消費者都可以接受的水平,也正是產品價格的無序漲跌,才導致畜牧業一直游走在“行業投入不足、規模效應弱化、內生性發展滯后”的盈虧臨界區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要想實現畜牧業平穩有序發展,筆者認為有必要發揮政府價格指導作用,從價格改革上建立價格傳導機制,確保畜牧行業成為利潤適度、規模合理、后勁十足的穩健投資領域。
第一,以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為契機,建立健全價格傳導機制。無規矩不成方圓,有關部門需強化宏觀指導管理,制定政府指導價和最低收儲價,按照地區經濟發展實際,出臺畜牧產品價格指導目錄,發揮價格傳導引領作用,使價格與生產成本形成正面聯動性,幫助畜牧業走出“虧損尷尬”。
第二,以網絡平臺為載體,建立健全多渠道、多途徑、多方式的價格信息發布機制。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在我國同一城市的不同縣、鄉甚至村之間,畜牧產品價格也有很大差異。銷往農村的畜牧生產必需品常由于層層“關卡”導致價格高昂,受損的往往是畜牧養殖戶。這就要求有關部門通過建立網絡、公布欄、電信等形式發布產品指導價格信息,合理引導和規范市場價格。
第三,以定期和不定期價格監管為核心,建立健全合理有序的價格保障機制。當前畜產品價格異常波動的出現,從側面反映出價格有序管控的缺位,價格主管部門和畜牧主管部門要引起重視,做到從保障畜牧業主和消費者權益的角度入手,引入價格監管機制,按照政府公布的指導價格,實施價格的適度干預,像國家實施反壟斷一樣建立科學規范的價格監管保障機制,避免畜牧產品價格無序漲跌和市場反應過度,從源頭上消除“低價傷農、高價傷民”的不合理現象,為畜牧業的持續平穩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