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土壤改良中的重要化工產品,中微量元素肥已不再是重概念而輕實質的炒作。越來越多的化肥企業正將其作為復合肥的新賣點,通過實實在在的提升品質,讓土地重生、讓農民受益。在傳統肥市難有大突破的情況下,中微量元素肥有望大展宏圖。
近年來,我國化肥過度施用造成的土壤酸化、板結和養分失衡現象日益嚴重,土地肥力水平不斷下降,而且化肥在農業生產中的投入產出比也越來越低,已嚴重威脅了我國農業的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當前,在化肥使用零增長,傳統肥料市場難有大突破的形勢下,可以實現土壤修復和改良的中微量元素肥成為新寵。
中微量元素不可或缺
華中農業大學微量元素研究中心教授吳禮樹分析,全國9%的耕地用了35%的氮肥,中量元素鈣、鎂、硫和微量元素硼、鐵、鋅、鉬、錳 、銅、氯等缺乏癥狀到處可見。作物不光需要氮、磷、鉀,也需要中微量元素。
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研究員江志陽也認為,中微量元素是農作物生長不可缺少的。而現在我國所使用的有機肥和無機肥不含硼、鎂、鋅、鐵等微量元素。據調查,我國75%以上的耕地不同程度的缺少微量元素。
“目前中微量元素缺乏已成為制約作物產量和品質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尤其是中量元素鎂和硫,微量元素硼、鋅和錳,有益元素硅和硒在土壤中和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表現出‘中度缺乏’的狀態。微量元素中,鋅、硼缺乏最嚴重。”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于廣武不無擔憂地說。
于廣武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在全國不同類型土壤、不同作物中施用硼、鎂、鋅等微量元素增產效果明顯,已成為測土配方施肥中的重要措施。因此,在肥料生產中,特別是在復混肥、BB肥和水溶性肥料生產中應重視中微量元素的添加和使用。
礦質硅鉀肥前景廣闊
農業產量和復種指數的提高及不合理的盲目施肥,不僅導致土壤中的營養比例嚴重失調,供鉀能力也出現下降。
據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教授趙鳳蘭介紹,硅鈣鉀礦質硅鉀肥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為土壤的營養平衡提供保證。她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礦質硅鉀肥是一種優質的土壤改良劑,可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鹽離子代換量和鹽基飽和度,抑制和鈍化土壤中鈉離子和土壤中重金屬離子的活性,減少農藥使用,減輕農業對環境的污染,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作為一種枸溶性肥料,礦質硅鉀肥不僅具有肥效持久、緩釋放、不易流失的特點,減少了營養元素的損失和浪費,還避免了對地下水及河水的污染,具有很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趙鳳蘭如是說。
此外,江蘇省農科院資環所教授邵建華認為,在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時,保持中微量元素的穩定性和活性也很重要,常用的辦法是選擇適當的螯合劑,使之處于活性狀態。現有的螯合劑中復合氨基酸是一種最廉價、高效的螯合劑,氨基酸中微肥前景廣闊。
復合肥料覓到新商機
隨著全球貿易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中國農產品正走出國門,世界有機化潮流為中國提供了市場和機遇。因此,迫切要求新型肥料產業快速發展,來滿足有機農產品的需要。農業部也十分注重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的發展。目前已累計批準了4000個商品為綠色產品,建立了1000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為新型肥料的發展提供了廣大的潛在市場。
記者了解到,在新型肥料研究開發中,中微量元素的研制與推廣已經引起人們重視。前些年,中微量元素肥主要是用做專用肥。經過試驗,中微量元素肥在普通復合肥上一樣可以提升復合肥的內在品質。一些復合肥企業已經抓住了中微量元素帶來的新契機,為產品同質化帶來的營銷困境尋找到突破口。這些企業根據土壤、作物和市場需求重新調整配方和生產工藝,開發添加了鎂、鋅、硼、硅等中微量元素的新型肥料投放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