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購銷工作關系廣大農民切實利益,對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維護國家和地區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為確保國家糧食收購政策在淮安市貫徹落實到位,做到“政策理解無偏差、政策執行不走樣”,淮安市糧食局研究制定了《淮安市糧食購銷規范化實施意見(試行)》。意見內容如下:
一、政策宣傳規范化
1、業務培訓和宣傳:在夏秋兩季糧食開秤收購前,要組織業務培訓和集中宣傳,講解糧食收購政策,分析市場行情,傳遞有關信息。培訓對象為收購庫點負責人、質檢員、司磅員、保管員、統計員、糧食經紀人、種糧大戶、糧食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確保政策宣傳到位。
2、收購現場宣傳:所有糧食收購庫點均要設立糧食收購政策公示欄。要以縣區為單位,所有國有糧食收購庫點統一公示欄樣式,統一公示內容。政策公示欄內必須公示的內容包括:(1)國家糧食局“五要五不準”收購守則;(2)江蘇省糧食局“三個絕不允許”收購紀律;(3)最低收購價質價公告;(4)政策咨詢及舉報投訴電話(縣區糧食局、農發行縣區分行、中儲糧縣區分庫固定電話和手機號碼各一個);(5)糧食收購流程圖;(6)便民服務承諾和電話;(7)商品糧收購價格、質量標準及定等作價辦法;(8)分等級糧食樣品。現場公布的政策咨詢、投訴舉報、便民服務電話要確保打得通、有人接,接聽人員要迅速、妥善處理,并及時回復。要預留一塊宣傳欄,可采用可擦寫白色寫字板公示,信息有調整要及時更改。
3、新聞媒體宣傳:縣(區)糧食部門在夏糧、秋糧收購前要通過電視、廣播、報紙、部門網站等途徑廣泛宣傳國家糧食收購政策、委托收儲庫點名單、收購質量標準。
4、編印傳單宣傳:以縣(區)為單位,統一編寫、印制“致農民一封信”和服務承諾,張貼到所有行政村村委會辦公點,并在收購現場向售糧者發放。“致農民一封信”內容要含:最低收購價政策,重點是價格和質量標準;本縣區所有最低收購價委托收儲庫點名單、收購服務電話、縣區糧食局政策咨詢和監督舉報電話。
5、手機短信宣傳:各縣(區)糧食部門要在夏秋兩季糧食收購期間,編輯手機短信,向種糧大戶、糧食合作社、家庭農場、糧食經紀人宣傳糧食收購政策、市場價格等信息。
二、收購服務規范化
1、設立政策咨詢臺(室)。擺放“致農民一封信”等宣傳資料,供農民取閱;明確工作人員負責現場政策咨詢,答疑解惑,宣傳糧食收購政策。
2、設立便民休息處(室、涼棚)。每個休息處必須提供免費茶水、桌椅板凳、清水、毛巾等,配備應急藥品箱,備有常用應急藥品,夏季高溫時要有電風扇或空調降溫。
3、設立糧食樣品臺。每個收購現場都必須設立樣品臺,擺放不同質量等級的糧食樣品,標明等級和主要質量指標,方便售糧農民比對。樣品質量必須與標示的內容一致,樣品瓶和標簽要按照省市糧食局的要求統一配置。(公示欄內已有樣品的不用另外設立樣品臺)
4、提供免費糧食曬場。所有國有糧食收儲庫點要想方設法為農民提供盡可能多的糧食整曬場地,并在醒目位置標識“免費便民曬場”,有條件的企業可以提供倉庫供種糧大戶臨時儲存。
5、設立意見收集箱。所有收購庫點必須在顯著位置設立意見收集箱,定期開啟,對農戶反映的問題認真分析研究,認真整改,及時作出反饋。
三、收購流程規范化
1、完善收購流程。收購流程既要簡化,一目了然,又要滿足要求,防止出現壓級壓價、賣人情糧等坑農害農和影響企業利益等問題。要以縣(區)為單位,綜合企業實際情況,統一收購流程,并醒目的標示或指示,企業有其他業務等特殊要求的可自行增減有關環節。
2、嚴格檢驗,準確驗質定價。認真執行糧食收購質量標準,嚴格遵守檢驗操作規程,準確檢驗糧食品質,不收人情糧、不作人情價、不坑害農民。在碼單上準確、完整填寫檢驗質量指標。
3、準確計量,絕不克扣斤兩。所使用稱重設備必須具備計量部門校驗認證。嚴格按照衡器操作規程規范操作,做到計量數據準確,絕不允許克扣斤兩,損害農民利益。
4、嚴把入庫質量關,確保糧食安全。國有企業要敞開收購,不得限收、拒收農民交售的達到收購質量標準的糧食,要建立糧食進出庫質量檔案,嚴格把好原糧入庫質量關,堅持儀器檢驗和感官鑒定相結合,容重、出糙、水分、雜質等指標未達質量標準糧食不得直接入倉。各收購庫點要指導農民做好糧食的除雜整理提質工作,發揮烘干設備的作用,提升入倉糧食質量,確保入庫糧食儲存安全。
5、統一格式,規范填寫憑證。最低收購價糧食收購一律使用中儲糧江蘇分公司收購憑證,自營糧要使用縣(區)糧食局統一印制的收購憑證,每個縣區國有糧食收購企業的收購憑證要做到統一格式。收購憑證填寫要規范,收購憑證姓名與售糧者姓名要一致,付款對象要與售糧者一致。收購憑證填寫要做到字跡清晰、項目齊全、質量、數量、增扣量、收購價等要準確無誤,質價相符,并按倉整理復核原始收購憑證,不得出現“二次開票”現象。檢驗檢斤等單據需分別填寫的企業要統一規格,附在收購憑證和稅務發票后面。開錯作廢的收購憑證要及時收回,確保收購憑證等資料真實完整。已安裝收儲信息系統或者數字糧庫的企業按照省局規定執行,抓緊投入使用。
6、及時兌付,絕不允許“打白條”。堅持“一手糧一手錢”,絕不能出現“打白條”現象,嚴禁代扣各種收費,做到“誰賣糧、開誰名、給誰錢”,不得將糧款付給賣糧者以外的人,售糧者領款后要簽字確認。
四、資金管理規范化
1、足額籌集保證金,滿足收購需要。夏糧、秋糧收購前,縣(區)糧食局要根據本地糧食商品量、國有企業收購量提前預測貸款需求量,主動爭取地方政府支持,足額籌集農發行規定要求的共同擔保基金。要深化和外地、本地糧食加工企業、民營收儲的合作,形成長期穩定的貿易關系,簽定有效合同,足額收取合同定金,確保收購貸款額度滿足農民售糧、企業收購需要。
2、及時申請貸款,保障資金暢通。縣(區)糧食局要督促購銷企業抓好收購貸款的申請、撥付等工作。收購前,要提前書面申請鋪底資金,原則上鋪底資金要滿足3天收購需要,后續收購資金按進度申請、撥付。收購高峰期或節假日(含雙休日),要提前貸足資金,確保資金流轉通暢,防止出現“打白條”現象。最低收購價糧食貸款的申請、撥付等工作要按中儲糧、農發行規范程序進行。
3、規范資金管理,確保資金安全。各縣區糧食局要積極配合農發行、中儲糧直屬單位加強資金監管,嚴防擠占挪用貸款資金。由購銷公司統貸統還的,購銷公司要嚴格掌握貸款發放額度,定期核查庫貸相符情況,保證收購進度與貸款進度、糧食庫存和貸款額度相匹配。嚴禁將銀行資金轉入個人信用卡或個人存折,也不得將資金轉到其他單位。到銀行領款要派人陪同會計前往,嚴禁一人到銀行領取批量資金。付款處(室)要設立“閑雜人等禁止入內”牌子,通過隔離窗付款。銷售回籠款要堅持封閉運行,及時歸還貸款銀行,不得體外循環。
五、現場環境規范化
1、統一著裝、掛牌上崗。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員工在崗時,要統一著裝,統一掛牌上崗。工作服、工作牌要以縣區為單位統一樣式。工作服上要有統一標識,工作牌上要有姓名、崗位、是否黨員等信息。
2、標識清晰、加強引導。扦樣處、稱重處、付款處、政策咨詢臺(室)、休息室、免費便民曬場、烘干處、倉號等標識要醒目、清晰,讓售糧農民一目了然。在收糧高峰期要加快收購速度,引導農民有序售糧。堅持早開門,晚關門,避免農民反復運輸糧食。
3、重抓安全、消除隱患。每個收購庫點都要明確安全生產具體分工及崗位責任,落實好安全生產值班制度。配齊安全監控系統且運轉良好;配備必要的防雷、防火、防盜、防汛設施設備。各類安全、交通警示標識配置到位、齊全。儲糧化學藥劑室單獨設置,確保與辦公、生活區安全距離;儲糧化學藥劑實行雙人、雙鎖管理,藥劑采購、裝卸、儲存、領用以及報廢、散溢、包裝物和殘渣處理等方面要嚴格管理。糧油保管員、檢驗員、電工、設備維修工及執行高空作業人員有相應的防護裝具裝備,進出倉作業配有系留裝置。按規定要求和操作流程操作機械設備,電工等相關專業人員持證上崗。收購期間,要定期進行安全生產檢查并留有檢查記錄,消除安全隱患,避免發生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4、保持衛生、整潔有序。加強對收購現場環境衛生管理,保持庫區衛生、整潔,機械設備、車輛等要擺放整齊,售糧者要井然有序。
六、儲存和銷售規范化
1、規范管理庫存糧食。糧食購銷企業法人代表對庫存糧食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負總責。糧食庫存管理要按照《糧油倉儲管理辦法》和省市糧食局有關規定執行。
2、自營糧銷售管理。內購外銷、外購外銷的,要簽定真實有效的購銷合同,嚴格按照購銷合同約定的交貨方式、付款方式開展購銷活動,嚴禁賒銷,嚴禁無出庫單發貨,違反合同約定應立即停止交易。
3、最低收購價糧食銷售管理。最低收購價糧食銷售出庫,企業根據中儲糧直屬單位出具出庫通知單出庫,嚴禁無單出庫,嚴禁不按倉號出庫,嚴禁超出庫單數量出庫,出庫時不得刁難客戶。
目前各縣(區)糧食局正按照《意見》要求,做好夏糧收購準備。夏糧收購期間,市糧食局將組織專項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