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澧縣召開專題會議,全面安排部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 護機制試點工作,全方位、多層次擴大試點面,激發村集體和群眾參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為全縣推廣小農水改革積累經驗。
當前,由于產權不明晰、管理不到位、責任不明確,年久失修等原因,很多農田小型水利工程沒有充分發揮效益。2014年,澧縣被水利部、財政部、發改委確定為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縣之一,目的就是要通過改革來完善農田水利管理體制,創新運行管護機制,促進農田水利進一步發展。
改革首先在澧縣夢溪鎮進行,通過改革,基本達到了小型水利工程有人管、有錢管、有制度管的預期目標,建立了“誰建設、誰管理、誰受益”的運行管護機制,激發了群眾出資辦水利的積極性。今年,該縣將投入200萬元,在全縣34個鄉鎮(街道)各選取1個群眾基礎較好的村(居),進行明晰和移交工程產權的試點工作;選取6至7個村(居),結合“一事一議”,進行創新管護模式的工作;結合大堤維護費和水庫管養費,探索財政購買公共服務的工作,力求通過3年試點,探索小塘壩、小泵站、小渠道、小水池、小水窖等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以及主要承擔農業灌溉的小型水庫、小型水閘等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的有效途徑,達到農田水利設施“產權明晰化、建管一體化、管護規范化、獎補長效化、水分補貼精準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