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6個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4月22日,國際綠色經濟協會(IGEA)在北京人衛酒店舉行以“清潔土壤環境 守護綠色家園”為主題的公益盛典,盛典聯合地球日網絡、國土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共同主辦。來自各方的領導與環保專家、企業代表、中小學師生代表等近500人現場參加了活動。
活動在“世界地球日”的集結號中拉開帷幕,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鄧繼海做主題發言。他說,本次大會“清潔土壤環境·守護綠色家園”這一主題,一是呼吁全社會對土壤污染造成的積惡后果給予關注,號召社會民眾及企業通過生產和生活方式的綠色化減少污染行為;二是希望通過產業化推進模式,聯合相關政府管理機構、行業企業通過協會智庫組織的專業規劃能力,共同發起“土壤修復產業推進專項行動”,積極推進土壤修復產業的快速發展與成長,實現IGEA綠色發展理念在土壤修復領域的貫徹執行。
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名譽會長、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沙祖康特別發來視頻并作主題致辭,他強調,土壤污染很大程度地影響人類生活,食品安全問題百出,垃圾圍城觸目驚心,土壤毒素日益增多,金屬含量超標嚴重,農藥殘留驅之不盡,有毒物質暗藏殺機、土壤生態破壞嚴重。他呼吁,社會各界攜手響應國際綠色經濟協會,用實際行動共同支持我國綠色經濟和綠色發展。
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理事長曾憲成強調,沒有土壤就無法孕育生命,土壤的生命核心就是腐植酸。現階段,清潔土壤行動已從說教階段走向專項治理之道,是土壤治本的深刻革命。土壤是有生命的,為此,我們應該建立起一條外源物質投放的紅色警戒線,分辨清楚哪些物質能投放,哪些物質必須優化達標后才能深入土壤,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土壤系統的長治久安。
北京南國春有機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有濂告訴記者,目前我國農資產品投入量大,現階段已不是以量換產的時代,環保壓力以及耕地質量倒逼農資行業在提升自身產品的同時必須關注土壤健康問題。大量的化肥、農藥的投入,導致土壤中的微生物以及有益生物群體數量急劇下降,土壤中的生態系統平衡遭遇破壞,耕地質量每況愈下,嚴重影響我國農業的投入產出比。他說,微生物群體是土壤最活躍組成部分,微生物的數量和活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土壤肥力,所以未來應該更多的考慮如何提高土壤的肥力以及如何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和活性。他認為,未來微生物肥料在我國現代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將逐漸突顯,并將成為保證農產品質量、關愛土壤健康發展之路的強大技術支撐。
為了帶動公益活動所要達成的最終愿景,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在地球日當天下午還舉行了 “IGEA重要行動與企業合作會議”。鄧繼海透露了新常態下IGEA的幾項重要舉措。他說,未來IGEA將聯合相關行業單位,共同發起土壤修復、秸稈利用、大氣污染治理、沙漠化處理等多個領域的重要行動,大力推進社會各界關注我國農業、經濟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