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河驚現娃娃魚
重達3.35公斤被發現時正趴在柳江河岸邊平臺 來源成謎
“這么大一條娃娃魚,怎么會出現在柳江河里?”昨日上午,柳州市民李先生致電本報熱線,稱他在柳江河岸邊發現一條奇怪的魚,疑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娃娃魚。柳州市漁政監督管理站工作人員到場確認該怪魚是條珍貴的娃娃魚,馬上安排人員將娃娃魚送到位于融水苗族自治縣的廣西泗澗山大鯢自然保護區救助站。柳江河為何會出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娃娃魚?它到底來自哪里?這引起眾人的猜測。
柳江河邊撿到怪魚
“我看見它時,它爬上了岸,趴在岸邊的一塊平臺上!”李先生談起發現這條怪魚的過程,都覺得有點奇怪,因為他還從沒有見柳江河里有這樣的魚。
李先生介紹,5月4日早上6時左右,他像往常一樣帶著自養的幾只小黃鴨到金沙角附近的柳江河洗澡,突然發現一條怪魚爬上岸,趴在岸邊的平臺上。
“看起來很像一條娃娃魚。”李先生說,他把這條“怪魚”又丟到了柳江河里,沒想到它又撲騰著爬回岸邊。“估計它知道要下雨漲大水了,河里的水又比較渾濁,不愿意待在河里,我就把它帶回家了。”
李先生回家后,通過上網比對圖片,基本確認這條怪魚就是娃娃魚。李先生拿回家時稱重,這條娃娃魚重達3.35公斤。李先生將娃娃魚養在一個裝有水的大鋁盆里。經過考慮,李先生決定求助今報,幫這條娃娃魚找個好地方放生。昨日一早,李先生將娃娃魚帶到自己在彎塘路月亮灣小巷的粉店。“柳江河里發現了娃娃魚”,這一消息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市民去看這條娃娃魚。
記者看到,這條娃娃魚大約80厘米長,胖乎乎的,闊嘴扁尾,背部皮膚以黑色打底帶大塊的土黃色花紋,腹部呈黃白色。娃娃魚看起來很溫順,面對眾多圍觀者開始是一動不動,到后來竟抬起頭來與人對視,也不懼人撫摸它。
緊急驅車5小時將娃娃魚送往保護區
記者隨即聯系了柳州市漁政監督管理站,工作人員到現場后,確認李先生發現的就是一條娃娃魚。
柳州市漁政監督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劉元明介紹,這條娃娃魚長這么大,而且非常健康,比較難得,他們準備將其送往廣西泗澗山大鯢自然保護區。
昨日中午,柳州市漁政監督管理站的兩名工作人員,將這條娃娃魚放進一個泡沫箱內,里面裝有約3厘米深的水,娃娃魚在泡沫箱內露出了背面,時不時還要爬出來。“娃娃魚對生存環境的要求非常高,所以要趕緊送過去,怕它死掉!”
柳州市漁政監督管理站的工作人員趕到融水苗族自治縣,和該縣畜牧水產局的工作人員會合后,立即趕往位于懷寶鎮一帶的廣西泗澗山大鯢自然保護區。“路上比較顛簸,真的有點擔心娃娃魚受不了!”漁政監督管理站的工作人員一邊趕路,時不時打開泡沫箱,觀察娃娃魚的情況。路上娃娃魚沒有異常,大家才安心趕路。
昨日下午5時30分許,這條娃娃魚送到了廣西泗澗山大鯢自然保護區救助站。救助站的工作人員首先檢查了娃娃魚的情況,確定娃娃魚沒有傷口及其他傷殘的情況,于是將娃娃魚投放在該救助站的蓄養池內。
廣西泗澗山大鯢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主任戴幫明介紹,先將這條娃娃魚單獨放在蓄養池內,進行消毒等處理,一個星期以后再考慮是否適合放生到保護區內的河流中。
是放生的 還是從保護區內“走失”?
據了解,娃娃魚學名大鯢,是3億年前與恐龍同一時代生存并延續下來的珍稀物種,也是現存最大的兩棲類動物,被稱為“活化石”。它的叫聲很像嬰兒的哭聲,因此人們稱它“娃娃魚”。娃娃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兩棲野生動物。被列入國際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目錄。
柳州市漁政監督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劉元明介紹,娃娃魚喜潔怕臟,一般棲息在岸邊植被繁茂、流水清澈的小溪中,喜歡吃小魚小蝦。娃娃魚對環境要求比較苛刻,其生存環境的水質至少要達到國家II類水質,尤其對重金屬的污染相當敏感,水質有重金屬污染,基本無法生存。
那這條在柳江河內發現的娃娃魚,是柳江河里自然生長的野生娃娃魚,還是人工繁殖的、長大后被人放養在柳江河里的呢?這個問題引起眾多猜測。據介紹,人工養殖的娃娃魚要長得這么大,至少需要3年時間,野生的就需要更久。劉元明說,柳江河的水深不適合娃娃魚,水質也可能達不到其生存要求,這條娃娃魚之所以在柳江河中出現,一個可能是有人買來放生的,投放到了市區柳江河段;另一個可能是因為漲水從養殖場跑出來,結果進入柳江里后,感到不適應,要“上岸呼吸”。
廣西泗澗山大鯢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主任戴幫明介紹,近年來他們在保護區內的泗澗河、沙江河等陸續放流了550余尾娃娃魚,這些河流最后都匯流到貝江河。近段時間下雨,或許也有可能有娃娃魚從貝江河順流而下柳江河。至于這條娃娃魚是純正野生還是人工繁殖,從外觀上難以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