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度尿素招標事件在業內乃至國際市場鬧得沸沸揚揚,貿易商肆意給出的低價遭到國內生產企業的聯合抵制,導致該招標未能達到預期,最后落得重新招標的后果。這是近幾年來在我國化肥出口貿易中比較具有影響力的事件,一面顯示出我國化肥生產企業的齊心協力,一面告訴國際市場,盡管中國存在產能過剩的現狀,但是中國尿素并非想象中的廉價和沒有底氣,對于低于生產成本或者沒有達到企業心理預期的價格,我們可以說“不”。
就在近日,招標事件又在升級,印度肥料協會在某媒體上對此次事件提出異議,出于兩國的友好貿易往來,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在第一時間予以回應:過低的價格很有可能出現質量問題,將會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這不僅對于印方的農業帶來威脅,同時也會對中國尿素在國際市場的聲譽帶來影響,作為生產企業的秩序維護者,協會有必要制止相關企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當前,印度采購化肥采取貿易商自由競標的形式,中方拒絕惡意低價的行為,或將助推印方采購價格的上漲,對于印度肥料協會提出這樣的異議我們不難理解。但問題的關鍵是,印方采購尿素價格的心理預期是否合理,所采購的尿素是否符合中國企業的實際生產成本,如果一味貪圖便宜買到存在安全隱患的肥料,將會對印方帶來極大的損失。
事實上,拋開任何感情色彩來看,此次招標事件是一次極其簡單的自由貿易行為,貿易商試探性給出低價,中方企業認為低于實際生產成本拒絕成交,僅此而已,買賣雙方誰都沒有過錯。而中國氮肥工業協會作為國內尿素生產企業的代言人,收集行業信息集中反映行業聲音,是協會與生俱來的工作使命,也是協會存在的根本,對于此次事件,協會也僅僅停留在反映聲音和訴求的層面上,假使協會真有干預貿易行為的意愿,有限的行政權力也阻止不了企業的出口。所以,對于市場上有人惡意抨擊協會的言論完全是無稽之談,反倒暴露出行業的凝聚力摧毀了某些利益體得失的事實。
不得不承認,中國尿素目前確實存在產能過剩的現狀,適度的出口能夠緩解企業的壓力,對于減少國內過剩庫存是一次很好的機會,這也恰恰證明了此次企業聯合抵制惡意低價事件并非針對印度,因為企業是有出口意愿的。問題的關鍵是價格,無論是出口哪個國家,中國尿素生產企業絕不賠本賺吆喝,更何況國家賦予企業眾多的優惠政策,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還制造了一定量的污染,無論是經濟還是社會層面,或者上升到民族工業色彩而言,企業虧損出口的行為怎么也說不過去,因為中國不是世界化肥的工廠。
中國與印度比鄰而居,雙方均是化肥出口和需求大國,彼此之間有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著不可分割的貿易往來關系。無論是從流向和運距來看,中國尿素出口印度最為經濟,這是兩國雙方的現實與需求,通過此次招標事件反映出兩國相關行業組織缺乏一定的溝通機制,雙方之間的聲音不能只通過中間方的傳達,多一些交流才能少一些誤會,應在雙邊活動中促進兩國之間的貿易與合作更加健康穩定的發展。
說到底,化肥事關糧食安全,其屬性是為農為糧的保障性物資,無論是在生產、供應還是質量上都不得馬虎,特別是中印兩國均是人口大國和發展中國家,糧安天下是兩國的共同心愿和治國方針,我們希望兩國在健康穩定的自由貿易中互幫互助,保證糧食的穩定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