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藥田間試驗新增作物—貝母。據文獻報道,貝母為百合科貝母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鱗莖入藥,有止咳化痰、清熱散結之功。按產地和品種可分為川貝母、浙貝母和土貝母三大類,是一種地方名貴中藥材。貝母的主要病蟲害有:
灰霉病:多發生在5月下旬,主要侵害貝苗莖、葉。發病葉緣、葉尖出現長橢圓形、不規則形、水浸狀病斑,莖斑灰色,染花呈黃灰色,染果為暗綠色。
黑斑病:多雨年份常發生為害,主要為害葉片,感病后從葉尖開始發病,葉色呈水漬狀褐色病斑,病部與健部有明顯的界限。
干腐病:主要為害浙貝母鱗莖,6-8月危害較重,鱗片呈褐色皺褶狀,鱗基部呈青褐色,有時鱗片腐爛成空洞。
黑腐病:發病鱗莖產生黑斑,病斑下組織變灰色,與健康組織界限分明。
銹病:別名“黃疸”,是危害平貝葉、莖的主要病害之一,會在貝苗葉背和莖基出現金黃色點斑狀侵染隆皰。
根腐病:多發生在低洼水濕之地,弱苗小貝,莖葉枯黃,根須呈黃色腐爛。
蟲害有地老虎、金針蟲(磕頭蟲)、蠐螬。可根據籽貝大小、貝地雜草的不同,施用不同的除草劑。目前,我國該作物尚無登記農藥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