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芒莧(Amaranthus palmeri S. Wats.)是一種雌雄異株的一年生闊葉雜草,過去10年,由于其草甘膦抗性和種子數量巨大,給中南部的種植者帶來了嚴重問題。在適宜的生長和競爭條件下,其單一雌株能產生一百萬粒種子。
長芒莧由于其萌發窗口期廣,在有利的天氣條件下生長迅猛,能與中耕作物進行激烈的生長競爭。除了異交品種外,長芒莧已顯示出對眾多除草劑作用模式的抗性,包括ALS-抑制劑、EPSP合酶抑制劑、光系統II抑制劑、HPPD抑制劑和微管抑制劑。如果置之不理,長芒莧可引起巨大產量損失。
抗草甘膦長芒莧已經在美國中南部農業生產中造成嚴重影響,并迅速蔓延到中西部地區。截至2015年,抗草甘膦長芒莧已經確證在美國25個地方州出現。在內布拉斯加州,長芒莧已經被確證具有HPPD抑制劑耐藥性。這個問題主要與內布拉斯加州中南部生產玉米種子有關。自初次報告以來,抗性雜草可能已經進行了更廣泛的蔓延。
在去年冬季進行的溫室研究中,對從內布拉斯加州西南部的82個長芒莧群體進行了篩選,評估其草甘膦抗性。對每個群體進行了劑量反應分析,估算每個長芒莧群體的I90(造成90%雜草群體損傷所需的有效劑量)。溫室篩選表明,許多隨機收集的群體的抗性水平低,少數群體表現出較高水平的抗性。而抗性水平可能不會直接在田間顯現。單一草甘膦既不是對防除這一物種的長期解決方案,也是不值得推薦的做法。
繼續單純的依賴草甘膦進行雜草管理將加快草甘膦抗性雜草的進化,削弱耐草甘膦作物和雜草控制計劃的有效性。防除抗草甘膦長芒莧需要一個綜合的方法,包括:
零容忍的做法(或在年底種子庫形成時進行控制);
利用具有不同作用模式的土壤殘效性除草劑,在整個生長季節使用標簽苗后除草劑,而非草甘膦;
必要時種植者也應該考慮輪作,有助于使用多樣化雜草管理工具防除長芒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