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華合作時報社·中國農資傳媒主辦,江蘇省常熟市供銷合作總社、常熟市農業委員會、常熟市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協辦的“2015肥、藥科學使用論壇暨放心農資‘春耕下鄉’活動”在常熟召開。本次活動以常熟市農藥集中配送工作總結的“常熟模式”為樣板案例,以“倡導科學用肥、施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主題,聯合行業知名企業共同推進肥、藥科學施用,為春耕生產提供放心農資。
“常熟模式”:科學原則是根本
江蘇省常熟市供銷合作總社黨委書記、主任姚衛東介紹了集中配送的做法。據了解,常熟市啟動的農藥集中配送工作在近兩年來取得了初步成效。這一農藥集中配送體系不僅使該市10萬農戶實現“零差價”購買農藥,而且為農戶安全用藥提供專業的指導,既降低農戶用藥成本,又讓農藥使用生產性事故大幅下降,被農民稱贊為“惠農利民的實事工程”。
中國農資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李雪川對“常熟模式”給予了高度肯定。通過對“常熟模式”的剖析,與會嘉賓還達成了共識:通過集中配送,最終效果是農藥科學使用理念得到了推廣、農產品生產安全得到了保障,這種共識將對今后農資安全、科學施用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肥、藥減施是科學使用的關鍵
本次活動正值春耕之際,活動主辦方為種植大戶及經銷商代表發放了科學施肥、用藥的科普書籍,為當地農業生產提供智力支持。希望通過此舉讓更多人理解和倡導科學使用化肥、農藥的理念。
中華合作時報社副總編輯、中國農資傳媒總編輯曾峰表示,肥、藥的過量使用,不僅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浪費了資源,同時還加重了環境污染。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行業發展服務部主任花榮軍、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安全科學使用農藥委員會項目負責人付偉、北京瑞邦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孔娟均認為,當前化肥、農藥過量施用現象普遍,需要整合政府、行業媒體、行業協會、企業、農民多個層面的力量,共同推進肥、藥科學使用。根據農業部相關決議,到2020年,我國化肥、農藥用量實現零增長。由此可見,無論是客觀現實還是政策制約都表明:肥、藥減施將是必走之路。
就肥、藥如何減量、科學施用等問題,與會專家、企業代表還通過報告與參會代表進行了分享,這些報告為科學施肥、用藥指明了方向。此外,論壇期間,與會代表還參觀了常熟現代農業園區和現代水稻產業園,對科學用肥、施藥有了進一步了解,增強了對發展綠色農業的信心。
中華合作時報社副總編輯、中國農資傳媒總編輯 曾峰:
以媒體力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當前,我國化肥、農藥由于過量使用,不僅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浪費了資源,同時還加重了環境污染。為了更好地促進農資行業健康發展,中華合作時報社、中國農資傳媒與常熟市人民政府、常熟市供銷社常熟市農資公司以及行業主流化肥、農藥生產企業合作,以常熟市農藥集中配送工作總結的“常熟模式”為樣板案例,以“倡導科學用肥、施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主題,舉辦了此次活動。我們希望通過宣傳、推廣“常熟模式”,讓更多優秀農資企業加入我們的行列,共同在“三農”工作、行業健康發展以及保障食品安全中起到標桿和示范引領作用。
江蘇省常熟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范建國:
讓農藥集中配送更好地“惠農利民”
希望此次活動的舉辦,進一步推動農藥集中配送工作的持續開展,深入推進農資連鎖、農資、農技“雙連鎖”、農資行業協會等模式,支持有實力、信譽好的農資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到鄉村設立經營網點,提高放心優質農資的覆蓋面,加大對農民安全用藥、科學施肥的教育力度,提高農民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保障農資市場秩序穩定。
中國農資流通協會副秘書長 李雪川:
激發農資企業為農服務的責任與勇氣
當前,肥、藥使用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從近處講,其影響了春耕生產,從遠處講,其危及食品安全和環境安全。根據《決定》精神,農資企業在肥、藥的科學使用上應有更積極的作為。一是完善并規范莊稼醫院建設;二是提高農技定制服務能力;三是強化農資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培養。未來,農資企業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在各個方面進行大膽探索和嘗試,鼓勵采用網絡及資源整合、業務合作等多種方式,推動農資企業進行機制創新,激發企業為農服務的活力。
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行業發展服務部主任 花榮軍:
攜手宣傳和推進農藥安全、科學使用
藥、肥科學使用是農產品安全和糧食豐收的保障,不管是近期農業部提出的肥料、農藥“零增長”行動和“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現代農業發展目標,還是多年來一直倡導的公共植保、綠色植保、安全植保理念,歸根結底就是需要科學使用農藥、肥料。
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愿與更多有識之士一起,攜手宣傳和推進農藥安全、科學使用工作,以此來共同促進行業健康發展,讓農業更發達、農民更富裕、農村更美麗。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會長安全科學使用農藥委員會項目負責人 付偉:
安全、科學用藥培訓工作任重而道遠
農藥不僅是保障農業豐產增收的重要生產物資,也是防止農業突發生物災害的重要儲備物資;但是由于農藥的不規范不科學使用,也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
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安全用藥培訓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行業協會、企業、政府部門,經銷商,種植戶共同參與并推進。作為一個具有責任感的企業,一名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農資人,有責任、有義務關注農業,關注安全用藥,關注農村面源污染;我們要為保護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保障民眾“舌尖”上的安全,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一片藍天、一方凈土而努力。
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漢卿:
增加科技含量 倡導合理用肥
當前,農業發展模式正在加快轉變的步伐,無論是產品、服務還是流通方式等,都在進行著快速的轉變和創新。因此,造科技肥、科學用肥就顯得十分重要。華昌化工作為一家大型肥料生產企業的代表,有義務去努力營造一個良好有序的農資市場,將一如既往地發展環保高效新型增效肥料,用科技進步促進高效農業的發展,不斷改進和提升農化服務模式,緊貼農民的需求,努力做好高效農業的保護神,與農民攜手并進,共創美好未來。
北京瑞邦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孔娟:
提供放心農資 做好農技服務
在農資行業面臨日益競爭的前景下,在國家提倡科學用肥、施藥的大背景下。我公司積極踐行“綠色農資、服務三農”的理念,通過引進代理一批綠色、安全、高效的農資產品,加強農技服務,取得了一些較好的市場口碑和行業認可。欣聞此次活動在常熟召開,我公司第一時間積極主動請求參加。一方面,我們感到此次活動不僅符合國家提倡的”科學使用綠色農資、保障現代農業發展”理念,另一方面,也與我公司秉承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
今后,我們將繼續向市場推出安全、綠色的放心農資產品,為農民朋友搞好農技服務,幫助他們在生產生活上得到更多保障。
江蘇省常熟市供銷合作總社黨委書記、主任姚衛東:
農藥集中配送力爭全覆蓋
江蘇省常熟市農藥集中配送體系經過2年多的努力,全市農藥集中配送率達到90%以上,農藥供應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其主要做法包括:明確部門職責、農藥配送點建設規范統一、農藥配送實行網絡平臺管理、招標程序細致規范、農藥儲備安全可靠五個方面。
在保障措施方面,通過加強宣傳力度、實施農藥市場專項整治、實行配送服務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農業生產安全保障明顯增強、降低用藥成本及農民負擔得到明顯減輕、農產品質量明顯提高、市場覆蓋率不斷增強。
下一步將加大集中配送力度:首先,農藥集中配送工作通過三年力求達到全市全覆蓋;其次,加大對農藥市場的監管和對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并實行長態化管理,為農藥集中配送工作創造更為良好的市場環境;最后,牢固樹立為農服務宗旨,端正服務態度,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農業部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農藥與藥械處處長邵振潤:
科學用藥是一項公益事業
現代農業需要現代植保,現代植保需要高效環保型農藥和安全科學用藥。當前農村使用農藥現狀:一是農民大多未經專門培訓;二是施藥機械不適應要求;三是防治任務重、防治方式落后;四是農藥營銷供應落后;五是小企業和復配品種多;六是法規建設和監管不到位。
安全科學用藥是發展現代農業、有效控制重大病蟲危害的需要;是降低減少殘留污染、保障舌尖上安全的需要;是減少對非靶標生物危害、保護農田安全的需要;是解決面源污染、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實現以人為本、保障群眾生命健康的需要。
安全科學用藥是一項公益性事業,需要全社會參與和支持。第一,需要政府加強制度法規建設,在經費項目上大力支持;第二,植保系統要加強指導,協助抓好監管;企業要增強社會責任;第三,媒體要大力宣傳,營造良好的氛圍,及時傳播正能量;第四,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引導農民科學合理用藥,搞好減量用藥,實現節本增效。
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產品安全管理經理孫新友:
安全使用農藥更體現企業責任
拜耳公司在革新技術與研發登記、創新市場和銷售、科學安全使用農藥培訓、環境生態責任等方面有著較多探索與實踐。
拜耳的目標與責任不僅包括負責任的研發、生產,還包括負責任的市場和銷售。在市場和銷售方面,拜耳將為使用者提供安全使用培訓和安全防護用具,保障使用者及居民的安全;規范標簽和技術指導,提倡減量防飄逸施藥技術,農藥污水處理技術、保護有益生物,保障生態環境安全與可持續發展;主動淘汰高毒農藥,上市創新低毒低殘留產品,推廣食品鏈項目,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 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用最優解決方案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產量,保障糧食安全,如“更多水稻、更多小麥,更多水果”項目等。
無錫漢和航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建中:
植保飛防服務現代農業前景廣闊
我國適合飛防植保面積約為15億畝,預測2015年土地承包經營權試點覆蓋面積達到5億畝,農墾系統有約9180萬畝耕地,2015年大農戶飛防市場容量約8.6萬架,全國適合飛防種植面積逐年提高,每畝年均施藥5次,每畝包括工費和藥劑飛防利潤平均約為20元,全國飛防作業年利潤能力將達1500億元。
近年來,國內外無人機受到廣泛宣傳,行業關注度高,政府及地方扶持高新企業力度空前,迎來快速發展黃金期。
漢和植保無人機作業使用成本較低,噴灑效率相比人工有很大的提高,作業利潤較好,應用高功效科技裝備帶來的科技紅利,讓植保飛防真正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事業。
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植物營養中心副經理王紹波:
企業需引導農民科學施肥
化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是糧食的“糧食”。化肥在促進糧食和農業生產發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也存在化肥過量施用、盲目施用等問題,帶來了成本的增加和環境的污染,亟需改進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不合理投入,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當前我國化肥施用存在四個方面問題:一是畝均施用量偏高;二是施肥不均衡現象突出;三是有機肥資源利用率低;四是施肥結構不平衡。
針對肥料企業產品開發的思考,華昌化工的產品將由“生產制造”向“產品研發”轉型,由“產品銷售”向“農技服務”轉型,其根本目的是引導農戶掌握科學施肥的理念、提高肥料利用率、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