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肥料貿易呈現出新的特點:
一是肥料出口地向資源產地轉移;
二是世界化肥原料貿易量與產量比例逐漸下降,特別是合成氨和磷礦;
三是海合會中的卡塔爾2013年尿素出口量首次排在第二位,超過了俄羅斯,僅次于中國;
四是2014年中國鉀肥進口來源國中首次出現老撾,這是中國鉀肥走出去以來第一次批量運回國內,
五是巴基斯坦肥料進口量大幅上升,特別是從中國的進口量,這將對中國打開巴基斯坦市場提供有力支撐。
俄羅斯Acron集團主席亞歷山大波夫近期表示,近期全球化肥需求增長僅上漲了0.5%,遠遠低于預期。上漲主要是中國市場的拉動,尿素和磷肥的出口量比較大。他表示,未來全球化肥需求將不再大幅波動,已經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平緩期。
據全球化肥行業市場深度調查顯示,從近幾年的出口價格可以看出,全球對氮、磷、鉀的需求不再猛增,尤其是氮肥跟磷肥,已經出現了過剩的局面。IFA預測,2015年磷肥消費市場將明顯回升,從去年的-1.3%上漲到0.6%,消費復蘇的主要地區在印度。作為全球最大的肥料進口國之一,印度的磷肥、鉀肥生產能力處于全球較低水平。
然而國際氮肥市場將會保持平平,保持去年1.3%的增長速度。氮肥價格的穩定又利于保護氮肥生產國家的出口價格的穩定,同時也有利于淘汰落后產能,減少煤炭制尿素的比例,保護環境和能源。
近期,國際鉀肥市場價格漲跌互現。價格上漲地區集中在歐洲市場,自二季度開始,氯化鉀價格平均上漲7-12歐元/噸。價格下跌市場主要集中巴西等拉丁美洲。據悉巴西國內新單成交乏力,大型貿易商顆粒氯化鉀到岸價330-335美元/噸。
除此之外,國際鉀肥市場更多目光仍舊鎖定在印度。據悉BPC已開始與印度買家接觸,預計新合同談判結果很快出爐。近日,俄羅斯烏拉爾鉀肥公司公布一季度產量數據,受SK-2礦井透水事故影響,該公司第一季度鉀肥產量同比下降了8%,降至270萬噸,而2014年同期的鉀肥產量為293萬噸。對此,烏拉爾相關負責人表示,鉀肥產量下降除了受到SK-2礦井透水事故影響外,市場需求疲軟也是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