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是農作物的糧食,肥料占農業生產資料的50%以上,其生產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微量元素肥料是新型肥料的主要內涵,是平衡施肥、土壤修復的生力軍。因此,重視研究、開發以鈣、鎂、硫、硼、鉬等中微量元素的肥料,對提高作物產量、提升農產品品質、改良土壤、增加土壤養分、提高養分利用率及增強作物抗逆性具有極其重要意義”。這是4月21-22日,在武漢舉辦的“第三屆中微量元素肥料應用與發展研討會”上傳出的信息。與會代表深入研討了中微量元素肥料應用與發展若干問題。
全國新型肥料協作組秘書長張小彪表示,我國的糧食產量實現了“十一連增”,但在糧食連年增產的同時,環境和土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因對肥料、農藥、農膜等農資產品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在逐年增加,農田重金屬超標和土壤有機質下降,這些已經成為制約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減少化學肥料用量,增加中微量元素肥料在農業生產中的比重,是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華中農業大學吳禮樹教授在報告中強調,作物缺鈣包括土壤缺鈣和生理缺鈣,南方酸性土壤和沙質土壤易發生土壤缺鈣;北方石灰性土壤本身雖不缺鈣,但由于作物對鈣吸收、運輸和分配的障礙易使果樹和蔬菜發生生理性缺鈣。因此,通過為作物根系、土壤補施、增施中微量元素,對作物健康生長有重要作用。
河南省硅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蔡德龍表示,硅肥不僅能改良紅壤和鹽堿地,還能處理土壤重金屬污染,對提高農作物產量和提升品質有明顯作用。湖北大學陳守文教授為與會代表分享了他們多年來在聚谷氨酸螯合微量元素肥料上的研發成果。江蘇省農科院資環所研究員邵建華認為,土壤缺乏中微量元素是導致農作物缺素癥的主要原因,因此,通過平衡施肥為土壤補充中微量元素就是為作物補充營養。
會上,武漢沃農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程艷介紹了公司多年潛心于新型肥料研發、生產與推廣的經驗。她強調,新型肥料的推廣服務是企業建立品牌的基石,企業只有所服務做好,才能把產品推廣好、品牌建設好。
會議研討了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科研與生產結合、產品作用機理、生產技術瓶頸突破、施肥方法創新,會期,由本報記者王軍作的題為《電商的價值與夢想》和老貓作的《互聯網時代下的農資》專題報告引起與會者極大興趣,與會代表還圍繞農資電商的發展進行了專場討論。來自農業科研院所、肥料生產與經銷企業和關注中微量元素肥料生產與應用的代表近200人參會。會議由全國新型肥料協作組、華中農業大學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和武漢沃農肥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美諾威特生物營養(湖北)有限公司、湖北吾爾利公司、江蘇龍燈化學公司等單位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