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州縣武德鄉武德村念外屯村民黃瑞英賣出今年最后一批木薯蠶繭,收入約500元。她今年種用木薯葉養蠶收入近2000元。
“今年養得比較晚,開始的時候不懂管理,蠶生病損失了一些,不然的話收入還能多一些。”黃瑞英說,往年只知道木薯能賣錢,不知木薯葉也可以養蠶增收,“木薯蠶渾身是寶,繭皮可以賣,高蛋白的蠶蛹是餐桌上的美味,一公斤能賣50至70元。”
趙祥勇是念外屯木薯葉養蠶的大戶,也是帶頭人,他利用木薯葉養蠶已有近10年時間。今年他種植了6畝木薯,利用木薯葉養蠶,一個月可以賣出兩三批繭皮和蠶蛹,每批次收入3000至4000元,全年單養蠶收入就有4萬多元。
在念外屯,種植甘蔗是村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為了提高甘蔗產量,村民每年會拿出少部分土地輪種木薯。念外屯全屯有18戶村民利用木薯葉養蠶,戶均收入約1萬元。
念外屯屯長陸海標告訴記者,木薯葉養蠶獲得的收入只是木薯地產生的多項經濟效益中的一項而已。“木薯葉養蠶得錢,木薯地間套種西瓜也得錢,木薯還能賣,來年種植甘蔗產量也會提高。”陸海標算了一筆賬,一畝地,木薯收入1000元,套種西瓜收入1000元,養蠶收入約1000元,一塊地可以得三份收入。“看到別人養蠶得錢了,沒有養的人心癢癢,村里明年發展木薯葉養蠶的人會更多。”
武德鄉宣傳委員周艷說,武德鄉計劃2014年在念外屯建立木薯葉養蠶示范基地,在全鄉大力推廣木薯葉養蠶經驗,促進農民增收。
據龍州縣農業局經濟作物站站長李琛據介紹,2013年,龍州縣農民利用木薯葉養殖的蠶種約有1000盒,每盒蠶種有1萬個蠶卵,實現純收入150萬元。李琛說,木薯葉養蠶在龍州尚不成規模,但發展木薯葉養蠶,木薯地還可以間套種西瓜,有限的土地能得到充分利用,可以實現疊加收益。“木薯葉養蠶是在農閑時,甘蔗榨季來臨之前養蠶季節正好結束,不影響蔗農種植、管理和砍收甘蔗,還可以增加收入,是促進農民增收的好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