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魚30多年,從沒見過這樣的魚。”肖建純是王十萬居委會沙灣漁業隊的漁民。當天7時許,肖來到馬子橋內港,上船收前晚撒在港里的漁網。網內除了鯽魚、鯉魚等魚外,還掛著一條長有腿、有些像蝌蚪,相貌奇特的“怪魚”。
肖意識到這可能是什么保護動物,遂馬上將其小心翼翼地剝離網絲,安置在蓄水船艙里,并向當地居委會報告。株洲縣畜牧水產局漁政站執法人員聞訊趕到現場,確認這“怪魚”的身份——國家二級保護兩棲野生動物娃娃魚(大鯢)。
“我從事漁政執法10多年,湘江流域也曾發現中華鱘等珍貴魚類,但娃娃魚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執法人員付秋風說。經現場測算,這條娃娃魚長55厘米、重1.55公斤。執法人員用食鹽水對娃娃魚進行消炎后,將其放歸湘江。
據有關專家介紹,娃娃魚對生存環境的要求非常高,一般生活在深潭、山洞等場所,生存溫度在25攝氏度以下,是水環境狀況的生物“晴雨表”。此次在湘江干流發現娃娃魚,實屬罕見,這可能與湘江環境好轉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