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棗峪村村民姜志滿的葡萄大棚里,串串飽滿的葡萄掛滿藤架,姜志滿和妻子臉上透著豐收的喜悅,正在忙著為“老客兒”剪葡萄。“老客兒”是村民對水果經濟人的一種稱呼,今天來收購姜志滿“郁金香”的“老客兒”是陳屯鎮和平村的王老板,他以每公斤36元的價格從姜志滿手中收購了20箱“郁金香”葡萄。王老板對這里的葡萄贊不絕口:“‘郁金香’口感香甜,雖然價格高點,但在沈陽、長春等地市場銷售一直挺好。”
正在給葡萄稱重的姜志滿自信滿滿地說:“根本不用去找他們(商販),他們來找咱,今天這批葡萄少說能賣7000多元吧。”
姜志滿投資16萬元建起的溫室大棚占地不到2畝,過去一直種植油桃,一年下來也能賺個五六萬元。
為啥改換品種了?姜志滿憨笑著說:“啥掙錢多就干啥唄,這是陶書記蹚的路,錯不了!”
姜志滿口里的陶書記是棗峪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陶文永。2013年,他到沈陽、臺安等地葡萄示范基地參觀考察,發現當地的郁金香葡萄市場前景好,而且掛果周期長、產量高、見效快。回來后陶文永開始帶領村民試種郁金香葡萄,姜志滿等20多戶村民毅然跟著他更換了種植品種。讓姜志滿沒想到的是,去年郁金香葡萄一上市,“老客兒”們爭相前來訂購,當年就賣了13萬多。
眼下,又到了葡萄銷售季節,姜志滿的大棚每隔一天就能摘一批葡萄。“已經賣了12萬多了,按現在市場行情算,預計怎么地還能再收入五六萬。”姜志滿說。
陪同記者采訪的鎮農發辦主任吳國彥告訴記者,陳屯鎮有30多年的葡萄栽培歷史,全鎮90%以上的農戶從事葡萄栽培。這兩年的葡萄產量一年比一年高,效益一年比一年好,不僅是設施農業發展快,裸地葡萄種植面積也接近3萬畝,每年產值超過3億元。
為實現果品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近年來,陳屯鎮加大科技惠農力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聘請省、市科研果樹專家為果農送技術,并利用鎮有線電視、板報等多種形式進行科技講座。同時,該鎮把調整果樹產業結構作為突破點,大力發展果樹設施栽培,讓葡萄在清明節左右就可大批成熟上市,搶占市場先機,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葡萄產業的迅猛發展,讓陳屯農民找到了一條增收致富的好路子,一批批搞栽培的十萬元戶、百萬元戶不斷涌現。目前,全鎮設施農業栽培面積已達2000多畝,平均每畝純收入5萬元。此外,陳屯鎮還大力發展冷藏業,葡萄銷售期從1個月延長到將近4個月,陳屯葡萄的名聲越來越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