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凌云縣加尤鎮偉八村,放眼望去,目光所至,一片青翠的桑園在大石山區格外引人注目,令人不得不感慨桑蠶產業已是該縣大石山區不可替代的一項農業支拄產業。凌云縣位于廣西西北部,40%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巖溶山區,山高石頭多,嚴重阻礙了大石山區的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而傳統農業種植的微效收入已經完全不能適應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如何找到一條讓占全縣60%人口的大石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路子,是該縣歷屆黨委、政府一直冥思苦想的問題。自國家“東桑西移”戰略性工程實施以來,該縣狠抓機遇,咬定桑蠶這一主打產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桑蠶產業已成為該縣重點農業產業之一,大部分群眾通過發展桑蠶產業住了樓房,購買了車輛。
該縣在發展桑蠶產業的過程中,一直以穩定和擴大桑園面積、提高單產和保障農民增收為目標,通過免費發放桑苗和桑葉專用化肥,對新建和維修蠶房、蠶沙池等按面積實行補助等政策保障蠶農的既得利益。同時,該縣還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的作用,整合發改、扶貧、交通、農業、水利、電業等部門,對種桑養蠶給予項目傾斜,修通桑區公路、采桑便道、三面光水渠、水池、電力等設施,不斷改善蠶區生產生活條件。以2013年為例,年初該縣共拿出100萬元采購肥料補助給群眾,年末拿出補助資金120萬元共建成大蠶房260座、小蠶共育室10座、蠶沙池150座,并對蠶農新種的10000畝桑園全部實行桑苗免費發放。
為了保障該縣桑蠶產業的發展得到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有明確的領導機構,該縣于2006年抽調農技人員成立了縣桑蠶辦,專門負責全縣桑蠶產業的發展,該機構設主任1名,副主任2名,工作人員7名。為了確保桑蠶技術指導接地氣、實戰,2014年,該縣聘請有種桑養蠶經驗的農民技術員8名充實到縣桑蠶辦,與專業技術干部一道,分成8個科技服務小組,深入到桑蠶基地鄉鎮和桑蠶重點村開展科技培訓和上門技術指導活動。為了確保科技服務工作的開展,該縣還印發技術資料,刻錄科學養蠶光碟等免費發放到蠶農手中。
市場訊息萬變,如何確保蠶繭價格的波動不殃及蠶農收入?該縣黨委、政府與該縣農業龍頭企業羽騰制絲有限責任公司簽訂鮮繭收購保護價,確保蠶農利益不受損。羽騰制絲公司通過推行“簽約服務,保價回收,利益共享,風險我擔”的管理體制,根據市場行情,對鮮繭市場價格高于保護價的按市場價格收購,低于保護價的按保護價收購。所了解,該縣2014年與羽騰制絲有限責任公司簽訂每斤鮮繭不低于15元的收購保護價,而實際上,羽騰制絲公司的鮮繭收購價格均達到每斤20元以上。
近年來,受到桑園老化、年輕人外出等諸多客觀因素的影,該縣又大力推行連片種植發展,推廣良種良法種植等,確保桑蠶產業規模化發展。目前已形成彩架、平懷、加西、磨賢四個連片千畝以上種桑養蠶標準化基地,形成偉八、平懷、弄丁、龍化、林塘、隴棍等11個桑蠶整村推進村。今年1至6月,該縣桑園面積達到7萬余畝,養蠶28651張,產鮮繭16784.8擔,產值3356.96萬元。預計全縣桑蠶鮮繭產值達7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