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鸝鳥與蝸牛”的只能感應創意吸引了小朋友。
“饒陽葡萄種到了皇城根下!”
2015年第三屆北京農業嘉年華首次以京津冀融合理念舉辦,此次盛會融三地農業之長,展示各地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取得的驕人成績。
饒陽是遠近聞名的“中國設施葡萄之鄉”。走進燕趙葡園,大型主景觀——豐收果籃映入眼簾,琳瑯滿目的葡萄讓人垂涎欲滴。談起果籃創意的來源,場館負責人冀英武表示:“果籃首先是農村的標志之一,讓人一看就能想起農村;其次,果籃象征著豐收,承載著農民以葡萄致富的美好夢想。”
饒陽縣地處北緯38°24’,處于葡萄生產的黃金帶,年降水量、積溫、無霜期以及日照時數、溫差都適宜葡萄生產,且考慮到葡萄種植的綜合效益居各類水果之首,饒陽縣委、縣政府決定把葡萄生產作為促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來抓。考慮到設施葡萄前期投入大,該縣將退耕還林荒地匹配資金主要用于發展葡萄產業,對成方連片百畝以上的重點村、種植大戶,每畝補貼200元;種苗由林業部門免費提供;需要資金的金融部門可以為新建棚室戶提供小額貸款支持,廣大農戶種植熱情空前高漲。截至目前,全縣設施葡萄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年產葡萄近3億斤,產值達20億元,畝產值2萬余元,有效帶動了農戶致富。
“小細節展示高技術!”
走進燕趙葡園,形態各異的植株、成熟的果粒讓人目不暇接。從掛果到成熟變色,廣大游客可以在展示廳內一覽無余。
“我今天是帶著小孫子來看的,他從沒見過葡萄怎么生長,今天也算是長見識了。而且葡萄在這個季節就成熟了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來自北京昌平區的王女士講道。對于展館內進行葡萄種植的技術關,館內葡萄種植技術人員趙彥雪表示:“我們從14年11月底就開始栽培籌備,首先要保證葡萄植株的成活。為保證各個時段都有成熟的果實,我們在這一個館內種植了十幾個品種,別看這是個小事,但是需要很高的技術。因為每個品種成長需要的溫濕度是不一樣的,現在館內的生長現狀還不錯,也算我們創造了一個奇跡。”
據了解,為提高果農種植技術,饒陽縣專門聘請中國葡萄協會、河北農業大學等專家組建了葡萄生產顧問團,常年對種植戶進行技術培訓。在葡萄生產種植的幾年間,饒陽設施葡萄種植技術已經成熟。同時,該縣通過技術創新,使葡萄上市時間大大延長,從原來的50天左右延長到200多天,采摘期可從3月下旬持續到10月中旬,初步實現了均衡上市,以新技術保證了農戶增收。
“我們對葡萄產業的發展信心十足!”
饒陽縣承辦的燕趙葡園打破了以往北京農業嘉年華以蔬菜、草莓展示為主的慣例,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成為今年最有特色、最受歡迎的場館。而饒陽葡萄也通過此次嘉年華的活動讓北京市民有了真正的認識,為饒陽葡萄產業的縱深發展提供了可能。
饒陽葡萄研究所負責人冀英武表示:“葡萄歷來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譽,通過這次嘉年華我們對如何繼續做強做大葡萄產業有了更多的想法。現在我們饒陽葡萄有了自己的品牌和知名度,我們可以建設一批高標準的現代農業觀光園,以打造京南葡萄采摘第一城為目標,促進葡萄產業進一步創收,這樣比單純的葡萄種植效益更高、更好,我們也對葡萄產業的發展信心十足!”
饒陽葡萄產業的逐步發展已經形成相對完善、穩定的產供銷系統,特別是隨著葡萄合作社的興起,饒陽葡萄的產值逐步提高,從開始的十幾塊錢一斤到現在的三十塊錢一斤,葡萄著實成為農民致富的好幫手。同時為進一步挖掘這一寶藏,饒陽縣在秉承鮮食葡萄為主的種植理念的同時發揮自身緊鄰京津的區位優勢,積極發展相關旅游采摘活動,積極推進一產三產聯合,進一步拓寬農民致富渠道。該縣通過科學規劃,旅游版圖已初現,饒陽這顆著力打造休閑游、親子游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