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紅腹錦雞、赤麻鴨、梅花鹿,這些過去只有在動物園內才可以觀賞到的特種珍禽,如今不僅進了鄉村,進入尋常百姓家,更成為了遼陽市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門路。
走進遼陽縣柳壕鎮柳壕村的壕華種養殖農場,儼然進入了一個小型的“珍禽展覽館”:壯實的鴻雁昂首挺胸,美麗的孔雀悠閑漫步,色彩斑斕的紅腹錦雞和珍珠雞嬉戲覓食,憨態可掬的赤麻鴨、能產出綠皮蛋的綠殼蛋雞隨處可見……
“養殖這么多品種,只準備飼料就夠辛苦的吧?”“苦中有甜,能發展到今天這樣,累點兒也值得。”農場主人華麗笑著說。
其實,華麗的養殖之路并非一帆風順。7年前,懷揣致富夢想的她加入了養殖專業戶的行列,從養殖蛋雞入手,不到兩年光景就發展到存欄2萬只的規模。然而,201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病卻瞬間將她的致富夢擊得粉碎,一天工夫,雞舍內的2萬只蛋雞只剩下3000只。到現在華麗仍清晰地記得那一天,一趟一趟往車上搬運病死雞的時候,自己的汗水和淚水是一齊流的。她回憶道,那天用于焚燒病死雞的汽油就花了1000多元。連同給雞用藥的費用,這一年她一共損失了40余萬元。
倔強的華麗沒有倒下,她不甘心就這樣認輸。通過在網上閱讀大量養殖致富信息后,她認準了“特種珍禽養殖”這一行。2011年,華麗到河北經過考察后,用身上僅有的3萬元買回了8對孔雀,開始了珍禽養殖。經過她的精心飼養,孔雀的產蛋和孵化率都很高,第一年就見著了效益。
華麗開始逐漸擴大養殖規模和品種,與這些美麗的生靈朝夕相伴,華麗的心情每天都是燦爛的。2012年10月,她從南方購進了20對紅腹錦雞,由于南北孵化品種差異和氣候等因素影響,損失了一半,價值2萬多元。但華麗并沒有因此而停下腳步,她權當交了學費,繼續摸索學習和積累養殖經驗,為自己的特種珍禽養殖事業傾注了更大的熱情。
3年多的時間里,在市縣鄉等有關部門的幫助扶持下,華麗先后流轉土地150余畝,建養殖場,扣大棚,累計投資近500萬元,大力發展家庭養殖業。現在,華麗的養殖場固定用工30人,飼養的珍禽有孔雀、紅腹錦雞、羅紋鴨、赤麻鴨、鴛鴦、珍珠雞、綠殼蛋雞、梅花鹿、巴馬香豬等20多個品種,珍禽總存欄1萬多只,2014年養殖場年利潤達70余萬元。
華麗對特種珍禽養殖的市場前景很有信心。她現場為我們算了一筆賬,以孔雀為例,每年清明以后開始產蛋,一年一只雌孔雀能產十幾只蛋,孵化后幼崽賣300元一對,兩年后成年孔雀可賣到3000元一對。現在不只是省內周邊城市的一些養殖戶來選購,越來越多家里有庭院、具備養殖條件的人也都愿意選擇飼養珍禽當寵物,市場前景看好。華麗告訴我們,她下一步計劃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同時搞珍禽養殖合作,帶動更多的鄉親們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