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激勵作用明顯期待政策落地

   日期:2014-07-16     來源:農民日報    瀏覽:243    評論:0    
核心提示:  試行科研機構科技成果公開交易制度;鼓勵與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儀器設備等固定資產入股組建科技成果轉化實體;可以從項目經費
  試行科研機構科技成果公開交易制度;鼓勵與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儀器設備等固定資產入股組建科技成果轉化實體;可以從項目經費中列支廠房、設備及相關費用;科研機構可提取70%及以上轉化所得收益……
 
  近日,北京市政府審議通過“京科九條”,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政策,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加快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記者就有關內容采訪了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三位育種專家——趙久然、許勇、黃叢林。
 
  70%以上——對科研人員的肯定
 
  “京科九條”的出臺,是為了提高科研機構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強化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從內容看,政策預期全面盤活人、財、物等科研資源,最大限度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幾位專家都認為,“京科九條”的突破是多方面的。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表示,科研成果轉化收益分配中提出科研機構可提取70%而且是“以上”的所得收益,這比目前大多數情況的20%~30%有很大提高,“這是對科研人員和貢獻者的肯定。”
 
  蔬菜研究中心主任許勇對資產和財政經費管理更為關注,“以前更多地強調無形資產入股,現在也鼓勵儀器設備等固定資產轉化;而且對工資總額的基數管理也有了新的說法。”
 
  對外界普遍提到科技成果公開交易制度,由于農科院適用中關村的“6+1“鼓勵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系列先行先試改革政策,已經在這方面有了突破。生物技術研究中心花卉課題組負責人黃叢林認為,將這一政策廣泛推廣本身是一項巨大突破,但實施的關鍵在于全社會是否已經形成知識產權保護的氛圍和監督機制。
 
  到企業去——新政策并不沖突
 
  “京科九條”進一步強調應用型技術研發機構的市場化、企業化改革。趙久然認為要側重區分功能,“育種一定是以需求為導向的,但這種需求有政府、市場、農民(生產)等多個方面,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要注意社會效益的體現。”
 
  在被問到新政策和之前鼓勵科研人員到企業去的政策是否沖突時,許勇認為并不矛盾。“以前是不鼓勵個人辦企業,科研人員到企業去落實得如何,關鍵是有沒有好的配套政策。”他說,“成功的科企合作一定是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的。”
 
  趙久然也認為,在我國施行“科企合作”是有優勢的,科研機構是源頭,承擔組織創新和品種選育功能;企業是出口,承擔示范推廣和市場運作功能,兩者需要有機結合、合力推進。
 
  黃叢林也提出當前我國市場化、企業化的瓶頸在于科研、市場兩種運行機制的融合,他建議要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采取政府扶持,企業構建產業化平臺,科研單位提供技術支撐,采用股份制運作方式。
 
  政策落地——不能這邊放、那邊限
 
  幾位專家都希望盡快有配套政策和相關細節出臺。“我最關注‘京科九條’如果和現有政策相矛盾時,如何統一協調和推動落實,應該有一個明確說法,不能這邊放、那邊又限。”趙久然說。
 
  許勇對于在政策落實中資產處置和工資總額管理有著期待,“這需要在國家層面人社部、財政部等部門出臺相關意見,保障政策的有效推進,并且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黃叢林則提出在推動市場化、企業化改革方面要更加堅決,他說,要對科研人員出臺具體的激勵機制,鼓勵科研單位和企業的緊密聯合。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