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上午,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和解讀了《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下稱《規劃》)的有關情況。
關于《規劃》中提出的“穩定耕地面積、提升耕地質量、適度退減耕地”,陳曉華表示,這是此次《規劃》中一個非常重要且新提出的要點。適度退耕不是不種了,而是要選擇與資源、環境相匹配的發展模式,有序退回。他提到,未來會適當退減25度以上的坡耕地以及重金屬污染嚴重的耕地,同時對種植高耗水作物的土地進行改種,做到“宜農則農,宜林則林”。
針對農藥使用及秸稈焚燒等農業污染問題,陳曉華表示,到2020年化肥農藥施用量要實現零增長。而要從根本上解決秸稈焚燒問題,應該“堵疏結合”,讓農作物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
陳曉華還表示,《規劃》在綜合考慮各農業因素的基礎上,將全國劃分為優化發展區、適度發展區和保護發展區,按照因地制宜、梯次推進、分類施策的原則,確定不同的可持續發展方向和重點。
據悉,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這是今后一個時期指導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要求,農業發展要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發展布局,穩定提升農業產能,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