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赤霉病是我國小麥生產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主要發生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該病能引起小麥大幅減產,甚至絕收。據統計,截止目前登記在該病上的農藥單劑有8個品種,復配制劑有19個品種。
截至2015年2月底,在我國登記防治小麥赤霉病的農藥品種中,單劑品種有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福美雙、咪鮮胺、氰烯菌酯、己唑醇、氨基寡糖素、低聚糖素等。復配制劑有多菌靈·三唑酮、多菌靈·戊唑醇、多菌靈·咪鮮胺、多菌靈·井岡霉素、多菌靈·硫磺、多菌靈·烯肟菌酯、多菌靈·烯唑醇、多菌靈·氟環唑、甲基硫菌靈·福美雙、甲基硫菌靈·咪鮮胺、福美雙·戊唑醇、咪鮮胺·戊唑醇、氰烯菌酯·己唑醇、氰烯菌酯·戊唑醇、戊唑醇·百菌清、苯醚甲環唑·多抗霉素、井岡霉素·蠟質芽孢桿菌、多菌靈·福美雙·硫磺、甲基硫菌靈·福美雙·硫磺等。
在復配制劑中,除了極個別的戊唑醇·百菌清、苯醚甲環唑·多抗霉素和井岡霉素·蠟質芽孢桿菌組合外,仍然是以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福美雙、咪鮮胺、氰烯菌酯、己唑醇等幾個有效成分為主,或它們之間相互復配,或與其他成分如三唑酮、戊唑醇、井岡霉素、硫磺、烯肟菌酯、烯唑醇、氟環唑等復配。各地可以根據當地赤霉病菌抗藥性情況合理選用。如江蘇省多個地區的赤霉病菌已經對多菌靈產生嚴重抗性,在實際防治中就應該盡量避免再選用多菌靈,而應該選用其他藥劑品種,或用多菌靈與其他品種搭配使用,以確保防治效果。
由于農藥的使用越來越頻繁,小麥病蟲害的抗性越來越低,一些農藥效果明顯下降。如何是農藥效果更強成了農民的問題,科學合理的使用農藥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