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走進赤壁市赤壁鎮九毫村,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生機盎然的蔬菜大棚。這個耕地面積只有2938畝的村子,卻擁有蔬菜基地1300畝,家家戶戶都有蔬菜大棚。
蔬菜產業的發展,得益于村里的引導。為服務好蔬菜產業發展,該村按照責任分片制度,村干部圍著村民轉,“泡”在各自負責的村民家里和蔬菜基地,及時為村民提供生產、生活服務。
一組村民樊海清有100個蔬菜大棚,去年5月的一場大雨,由于渠道排漬不暢,形成內澇。村支部得知后,立馬調配挖掘機進行疏通,并請農業專家傳授他種植技術。在村里的支持下,今年,他又投資15萬元興建80個大棚,準備種植豆角、苦瓜等。
“現在采摘螺絲椒,每天毛收入有7000元左右。”三組村民王會亮說。王會亮曾從事棉花加工生意,在村里的引導下,去年,他與人合伙投資40余萬元,興建了100個大棚。
村里要發展,村民要致富,九毫村轉變工作方式,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全長15公里的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門口,砂石路修到了田間地頭,河道、溝渠清淤3500米,新建U型槽3條670米,架設蔬菜基地生產用電桿線3000余米,興建群眾服務中心、醫務室、廣場……
“上半年,村里的公務開支僅1000余元,其他開支都用于改善村里的環境,為村民辦實事。”九毫村村支書王際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