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養鳳凰,掙錢一籮筐。”7月6日,在濮陽縣柳屯鎮趙莊村孔雀養殖基地,一座占地10余畝的鋼架大棚被分成若干區域,成群的孔雀飛舞嬉戲。基地負責人劉自雷介紹道:“我這里現在有孔雀3000多只,加上帶動農戶養殖的,一共有1萬多只呢。我們村的養殖規模是全國最大的!”
孔雀不僅美麗,全身也都是寶:鮮艷的頭頸羽毛、尾羽可做高檔的工藝品;整個孔雀還可制成標本;孔雀肉質鮮嫩、野味濃郁、蛋白質含量高達23.2%,遠高于一般家禽,富含人體所需的十八種氨基酸,是一種低脂肪、低熱能、低膽固醇的營養肉食,民間也有“水中老鱉,禽中孔雀”之說。此外,孔雀蛋不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還具有解毒、美容養顏的功效。
劉自雷養孔雀,源于對孔雀的喜愛。初中畢業后,他在鄭州一家廣告公司打工,一次接到一單孔雀的廣告業務,不僅見識了孔雀的價值,還得知孔雀有綠孔雀、藍孔雀之分。綠孔雀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嚴禁捕殺。藍孔雀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集觀賞、食用于一身的養殖珍禽,國家鼓勵養殖。這一下子激起了劉自雷的興趣,他立即到書店購買有關孔雀養殖的書籍仔細閱讀,并到鄭州市人民公園、動物園,實地觀察學習,并虔誠地請教飼養員孔雀的喂養技術。2007年,劉自雷籌資20萬元,買來大小孔雀50只,開啟了他的孔雀養殖之路。
經過4年的摸索,劉自雷的養殖技術日漸成熟。2010年,孔雀總數已有400多只,年效益達20萬元。從那一年起,他開始發展其他養殖點。經過幾年的滾動發展,養殖規模飛速膨脹,他制作的孔雀標本幾乎全部銷售到美國、阿聯酋等國家和地區。“一個上等的標本能賣到1萬多元。”劉自雷說,藍孔雀生長速度很快,一只藍孔雀10個月就能長10斤,售價1000元左右,2年后售價2000多元。孔雀繁殖季節一般在3~8月份,每只年產蛋30枚左右,一枚蛋能賣100多元。預計今年的效益就能達到2000萬元。
2013年5月份,柳屯鎮為鼓勵劉自雷進一步擴大規模,專門提供了一個標準化養殖場。如今的劉自雷非常忙,全國各地的養殖戶紛紛請他做技術顧問;他與養殖方進行股份制合作,養殖方負責資金、場地、飼養,他負責技術指導和孔雀回收,各占50%的股份。目前,他的養殖基地已發展到浙江、天津等20個省市,孔雀總量超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