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肅隴西縣圍繞打造“中國藥都”和創建“綠色道地”品牌這一目標,大力推廣應用中藥材無公害標準化種植技術,積極打造綠色中藥材生產供應基地,有效提升了道地藥材品質,加快了農民增收步伐。
近年來,為了推動中藥材種植由規模擴張型向提質增效型轉變,該縣不斷加大科技研發和投入力度,依托縣農技部門和省內外科研院校力量,重點加強對黃芪、黨參等道地品牌中藥材標準化生產技術的研究。采取“公司牽頭建基地、協會搭橋連農戶、技術部門搞指導、鄉鎮配合抓面積、縣上適當拿補助”的運作模式,讓科研成果發揮最大效益,加大中藥材標準化技術推廣和應用。從企業自身需要和全縣中藥材產業長遠發展考慮,縣財政每年拿出專項扶持資金400多萬元,鼓勵大型加工企業通過流轉土地和訂單收購等形式建立各自的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同時,借助省農牧廳中藥材產業扶持和甘肅省道地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及惠民工程等項目的實施,加大種子、化肥、農膜等物資和資金的補貼,扶持各鄉鎮建立中藥材基地,示范引導廣大藥農積極推廣應用標準化種植技術。全縣平均每年建設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12萬畝,無公害種植基地15萬畝,分別占總種植面積31萬畝的40%和50%.
該縣農技部門充分發揮技術優勢,以各鄉鎮中藥材示范基地為重點,圍繞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全程開展技術指導。經過多年試驗探索,成功總結出了中藥材地膜育苗技術和地膜露頭栽培技術,有效解決了隴西春季干旱少雨導致中藥材種子發芽率低、出苗不齊的問題,中藥材品質不斷提高,畝均增產10%-20%左右。根據該縣農技部門對15種道地中藥材進行的抽樣檢測,其中14種中藥材有效成分含量高于《國家藥典》規定標準,全縣中藥材綠色道地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讓廣大藥農嘗到甜頭,農民每年人均從中藥材獲得的純收入從2009年的781元增長到2014年的1155元,自覺應用標準化種植技術已成為隴西廣大藥農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