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安徽省阜陽市求解秸稈禁燒治本之策有新解

   日期:2014-07-08     來源:人民日報    瀏覽:277    評論:0    
核心提示:  夏糧豐收的同時,也豐收了秸稈。在安徽省出臺嚴格的秸稈禁燒令的背景下,阜陽市求解治本之策秸稈禁燒,有解!  低于10厘米
   夏糧豐收的同時,也豐收了秸稈。在安徽省出臺嚴格的秸稈禁燒令的背景下,阜陽市求解治本之策——
 
秸稈禁燒,有解!
 
  “低于10厘米,可以放行!”
 
  麥收時節,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江店鎮副鎮長李金鳳戴著草帽蹲在地頭,認真地拿標尺測量留茬高度。“所有前來收割的聯合收割機都要將麥茬控制在10厘米以下,這樣既能有效防止秸稈焚燒,也便于秸稈還田。”一旁的麥田里機聲隆隆,聯合收割機一邊收割小麥,一邊將麥秸稈打成捆,及時運走。
 
  “既解決群眾的問題,又讓群眾得實惠。增加補貼額度,加大巡查力度,推動秸稈還田,強化綜合利用。”阜陽市委書記于勇介紹,在安徽出臺史上最嚴秸稈禁燒令的同時,阜陽探索了一條解決秸稈禁燒難題的治本之道。
 
  年年禁燒年年燒,一把火緣何難禁
 
  “防治重要,更重要的是為秸稈找出路”
 
  禁燒之難,究竟難在哪?
 
  “過去單純不讓老百姓燒,但是一地的秸稈怎么處理?農村都用上了燃氣,秸稈收了也用不上了。”62歲的阜陽潁東區楊樓鎮王小莊村農民陳炳權說,“一旦耽誤了播種,可就全白忙活了,所以農民過去是不得不燒。”
 
  78歲的許守曹老人對于陳炳權的說法深有感觸。“以前也都禁燒,村干部挨家挨戶做工作。但最后還是有人偷著燒,趁村干部不在,晚上點著就跑。”許守曹說,也確實有難處,皖北地區農時太緊張,要利用晴好天氣,趕在麥子割完將稻子或玉米搶時間播種下去。
 
  許守曹說,種植大戶和連片種植的小麥用大機器收割,秸稈旋根還田好操作,但是對于不規則的小地塊,機器很難下田。“還不了田,收不回家,最后就是一點了之。”
 
  “去年有村民燃燒秸稈時,風太大引燃了其他村民的麥田,綿延好幾公里,場面嚇死人。”許守曹說,大家也知道焚燒秸稈的危害,但過去就是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通過長期調研,于勇發現,禁燒難是多方面的,解決禁燒難題不能指望一個辦法,一勞永逸,得認清癥結,多管齊下。“回收秸稈成本比較高,企業沒補貼不愿意干;秸稈還田增加了收割成本,農民覺得增加了負擔。”
 
  “防治重要,更重要的是為秸稈找出路。”為此,阜陽市今年提早謀劃,在三夏到來之前,就制定了禁燒方案,在資金補貼、農具儲備和秸稈再利用等方面做足了功課。
 
  嚴防死守,不讓一處冒煙
 
  “霧霾壓力這么大,繼續這樣燒秸稈坑的全是自己”
 
  安徽省政府今年出臺了《秸稈禁燒方案》,被稱為史上最嚴禁令。《方案》要求,城市周邊、火車、高速沿線等重點地區為禁燒區域,政府工作人員24小時不間斷巡查,對于因禁燒工作不力的官員啟動問責。在阜陽,禁燒區域擴大到了全市范圍。
 
  帶著“禁燒”紅袖章,腰間別著對講機,潁上縣下門村支部書記楊傳印顯得有些疲憊。“現在鎮村干部要24小時巡邏,全村7000多畝麥田,要確保‘不冒一處煙,不著一處火。”楊傳印坦言,現在禁燒壓力非常大,全村只有七八名村干部,加上五六名包村鎮干部,才十幾個人。
 
  楊傳印說,雖然有壓力,但是大伙兒絲毫不敢馬虎。“現在霧霾壓力這么大,繼續這樣焚燒秸稈坑的全是自己啊。再說了,要是防燒不力,發現轄區點了火是要問責的。”
 
  6月4日晚,記者見到潁上縣委書記熊德超時,他剛從麥收第一線趕回縣城,黝黑的皮膚難掩臉上的倦容。“今年天氣好、收成好,小麥獲得了大豐收,很欣慰。”不過作為農業大縣的負責人,熊德超對今年的禁燒形勢也感到壓力很大。
 
  為了做好禁燒工作,潁上縣提前謀劃,政策宣傳到戶。今年,縣委、縣政府還派出了15個督導組分別前往30個鄉鎮,吃住在一線,24小時巡查。
 
  打通秸稈回收最后“一公里”,90%秸稈實現綜合還田
 
  “誰解決了秸稈問題,錢就直接補給誰”
 
  在太和縣舊縣鎮種糧大戶徐淙祥的小麥高產攻關示范田里,幾臺收割機踏“浪”前行,幾名工人在田邊的水泥路上忙著攤曬金燦燦的麥子。
 
  “今年的小麥要好于去年,平均畝產在650公斤以上,最高畝產760.9公斤。”正在地頭指揮的徐淙祥興奮地告訴記者,今年他流轉了1320畝土地,秸稈2/3進行了還田,不僅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還有利于環境保護。
 
  秸稈還田增加的成本怎么辦?徐淙祥得意地說:“今年,我這1000多畝地,每畝獲得了30多元的秸稈還田補助,不僅不吃虧,還有錢賺呢!”
 
  記者了解到,今年省級財政對小麥秸稈禁燒補貼14元/畝,市級財政補貼2元/畝,縣區財政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補貼,但每畝均不得低于20元。
 
  “今年在秸稈還田、農機補貼等方面,全部由政府財政來兜底,絕不增加群眾負擔。”阜陽市副市長劉樹生告訴記者,每畝20元的禁燒補貼不是直接發放給農民,而是用在了秸稈還田、運輸等環節上,“誰解決了秸稈問題,錢就直接補給誰。”
 
  阜陽市農委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阜陽有729萬畝小麥,其中秸稈還田的占到90%以上。剩余10%的秸稈將用于生物質發電、牲口飼料、工藝品編織等再利用,變廢為寶的同時,農民還得了實惠。
 
  在阜陽臨泉縣農村田間地頭,農機手在收割完小麥后,將秸稈自動打捆,分散兩邊。隨后,村鎮干部與村民一起將打捆后的秸稈通過農用車運到村部秸稈集中堆放點集結。然后,回收企業利用大卡車將集中后的秸稈運往臨泉縣和阜陽市發電廠進行生物質發電。
 
  “我們從農民手中收購秸稈每噸為200元,賣給電廠290元,農民每畝大約可以得到40到50元的好處。”臨泉縣一位回收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回收秸稈發電,運輸、儲存成本較高,企業利潤不多,所以需要政府加大補貼。
 
  “秸稈綜合利用的關鍵是不增加農民的負擔,同時也要讓回收中間商有利可圖。阜陽對于中間商的補貼和扶持政策,解決了秸稈回收‘最后一公里’問題。”阜陽市委副書記葉露中說。
 
  “阜陽市正在實施‘潁淮藍天’工程,將在秸稈還田、綜合利用方面取得新突破。”于勇說,“阜陽下個月將從意大利引進5億美元的燃料乙醇項目。投產后一年將消耗160多萬噸各類秸稈,推動解決秸稈回收難題。”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