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盲目跟風 廣東紫珠種植戶遭遇滑鐵盧

   日期:2014-07-07     來源:信息日報    瀏覽:224    評論:0    
核心提示:  2011年,用于制藥的廣東紫珠開始在萍鄉栽培推廣,因為一度供不應求,當年制藥企業的收購價格高達6000~7000元/噸。良好的利潤

  2011年,用于制藥的廣東紫珠開始在萍鄉栽培推廣,因為一度供不應求,當年制藥企業的收購價格高達6000~7000元/噸。良好的利潤讓萍鄉部分種植戶嘗到了甜頭,隨著更多的農戶跟風種植,廣東紫珠銷售市場很快由當初的“供不應求”變成了現在的“供大于求”,當初6000~7000元/噸的高價變成了現在1200~2000元/噸。

  3日,該市上栗縣一位種植戶說:“如果今年的收購價格不能回升,明年很多種植戶將會放棄種植。”

  現象

  廣東紫珠種植面積銳減

  據悉,這種植物首先在廣東發現,所以以“廣東”命名。廣東紫珠每年3月份開始種植,每年秋冬之交時收割。因為這種植物的莖干和枝葉有很好的消炎效果,制藥企業通過提煉,可以制造“抗宮炎片”等消炎藥品。

  3日,記者在該市上栗縣東源鄉江嶺村廣東紫珠種植基地探訪時,田垅之間的廣東紫珠已有1米多高。可能是價格不好的原因,種植基地雜草叢生,荒涼無序。當地一位村民介紹,2012年春,兩位外地老板向當地上百戶農民租了土地,當年種植了約130畝廣東紫珠,當年秋冬之交,兩位老板雇人收割了廣東紫珠的葉莖,但是因為價格不好,2013年,這個基地的種植面積便減少了至少50畝以上,到今年開春時,種植面積只保留了40畝左右。

  據悉,種植戶雇人將莖干割下后,會直接將莖干和枝葉以噸為單位出售給全國各地的制藥企業。當地種植廣東紫珠的鄧先生介紹,2011年,他還未種植這種經濟作物之前,廣東紫珠每噸的價格是6000~7000元,等到2012年自己栽種的廣東紫珠收割時,價格已經暴跌,2013年秋冬之交,最低跌至了每噸1200元,最高的每噸也只賣到近2000元。價格的連年下跌,導致了種植面積的連年銳減。

  算賬

  種植戶每畝虧損上千元

  據悉,按照土地租賃協議,種植戶向當地農民租土地種,每年租金是600元/畝。租下土地后,種植戶還要雇用當地村民將土地整平,建排水設施。

  3日,一位種植戶介紹,種植1畝廣東紫珠,包括土地租金、肥料、農具和人工等分項成本,第一年每畝地的總成本在4000元左右。頭年收割之后,留在土里的根部次年春季可以重新發芽生長,盡管第二年可以省去人工栽種成本,但1畝地的種植成本仍達2800元左右。鄧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1畝地1年能收割莖干和枝葉約1噸,按照制藥企業現在每噸2000元不到的收購價格,種植戶每種植1畝紫珠便要虧損上千元。如果收購價格不出現轉機,明年萍鄉將有更多的種植戶放棄種植。

  原因

  盲目跟風和市場失算

  曾經每噸6000~7000元的收購價格,現在暴跌至每噸2000元不到,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崩潰性跌價?

  據了解,早在2010年,該市林科所便試驗性地種植了幾畝廣東紫珠,2011年,當地開始推廣種植,一些農戶開始零散種植。因為利潤可觀,2012年,一些農民開始跟風種植,當時最大的種植戶的種植面積高達1000多畝。與當時相比,該市目前廣東紫珠的總種植面積至少減少了一半。

  一位種植戶說,2011年,1畝地至少能賺3000元,要是種植100畝,一年就能賺30萬。這個賬誰都會算,所以一些村民開始跟風種植。

  盲目地跟風導致了廣東紫珠的供大于求,市場失算導致了供求失衡。當地有關人士表示,在引進該經濟作物時,有關方面進行了市場調研,一些每年估算需要收購上萬噸廣東紫珠的制藥企業,實際收購時卻只需要幾百噸或者千余噸,這也是導致產能過大的原因之一,并為廣東紫珠收購價格暴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