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觀察,發現所謂的“藍莓”竟然就是小顆粒的黑葡萄,而這些黑葡萄的市場售價每斤僅為10元至20元間。針對這種欺客的現象,南國都市報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消費者反映:購買的“藍莓”原是黑葡萄
三亞市民陳女士向記者反映了她的受騙經過。3月13日,陳女士路過迎賓路與三亞灣路交界處附近的南國超市時,恰好碰到許多挑著水果筐的小商販在超市門前的人行道上賣水果。據陳女士介紹,當時,一名小販的攤位前擺放了一些深紫色的水果,看上去非常光滑明亮,小販告訴她,這些是“藍莓”,非常新鮮。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陳女士最終以6元一兩的價格買了三兩“藍莓”。“這些藍莓的味道和黑葡萄的味道差不多,沒有多大區別!”陳女士告訴記者,當她拎著這些“藍莓”回家時,恰好遇到一名鄰居,于是便和對方說起這事。不料,對方嘗了一顆“藍莓”后,明確地告訴她,這分明就是黑葡萄!因為藍莓味道有點酸,而她所買的“藍莓”的味道太甜了!
隨后,陳女士特意上網查看了一下藍莓的資料,結果發現她所買的“藍莓”果真是假的,這才意識到上了商販的當。陳女士提到,三亞灣路南國超市附近路段由于人流量大,人行道上聚集了不少賣水果的流動商販,被騙后,她曾前往其他商販處佯裝買水果,發現這些流動商販皆以黑葡萄冒充藍莓進行售賣。“我希望給大家提個醒,買藍莓時要多加辨別,不要再被騙了。”陳女士說。
記者走訪:不少流動商販用黑葡萄冒充藍莓賣
3月15日下午,記者在三亞灣路南國超市門前的人行道上發現了不少賣水果的流動商販。記者注意到,大多數水果商販的攤位前都擺放了一種深紫色的水果。在一名中年女商販的攤位前,記者指著深紫色的水果詢問,對方表示,這是“藍莓”,只有50元一斤,如果買的數量多,可以優惠至26元一斤。
記者拿了一粒“藍莓”品嘗,味道跟普通的葡萄味道一樣,根本沒有藍莓的濃重酸味。當記者提出質疑后,女商販表示,這是本地品種,和外地味道不同。當記者提到經常購買藍莓時,這名商販這才改口稱,“弄錯了,賣的是黑葡萄。”
在該路段另外幾家商販處,記者分別提出要購買藍莓,但對方向記者出售的卻都是黑葡萄。面對記者的追問,這些攤販卻不肯多說,只表示:“這種就是藍莓,只不過和進口的稍微有點區別。”
此外,在三亞友誼路、金雞嶺路等路段,記者同樣發現了流動商販以黑葡萄冒充藍莓售賣的現象。
水果批發商:真藍莓從外地運來,售價每斤百元
“她說是本地品種的藍莓,嘗嘗也沒事。 ”一位購買“藍莓”的游客笑著說,他也不認識藍莓,之前也沒買過,“剛買了點,倒是蠻好吃的,感覺和葡萄差不多”。記者走訪中看到,雖然大部分游客都不確定這個“藍莓”是不是真的藍莓,但在好奇心和新鮮感的驅使下,一些游客還是會掏錢購買。
記者隨后將買來的“藍莓”拿到三亞鴻港市場請一些常年批發水果的商戶幫忙鑒別。在三亞從事水果銷售長達十年的羅先生拿起“藍莓”仔細察看后說,這是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黑葡萄,每斤售價10元左右,不是藍莓。
羅先生告訴記者,海南島氣候炎熱,不適宜種植藍莓。而目前三亞市面上銷售的藍莓都是從外地運來的,售價超過百元一斤,而這些街頭流動商販兜售的“藍莓”,明顯就是欺騙消費者不會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