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起,肥西縣累計投資1.3億元,連續實施小型農田水利示范重點縣項目,一批灌排設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間道路暢通、生產方式先進,產出效益較高的高標準農田逐步建成,一幅生機勃勃的農業現代化發展藍圖正在肥西大地展開。
近日,筆者來到肥西縣柿樹崗鄉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只見機耕路從田塊中直修到家門口;防滲渠修到田中央;以前零星分散的小塊農田、邊邊角角的閑散土地,在新建的溝渠、橋梁、涵洞以及一條條硬質水泥路面的勾勒下,變成了一塊塊連片的標準化“方格田”。
“我去年種了2000畝水稻,賺100多萬元,今年種的麥子也豐收了,多虧了這塊‘豐收地’。”在柿樹崗鄉龍潭村,一位解姓家庭農場主樂呵呵地說。他口中所說的“豐收地”正是肥西縣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的項目區之一。
據肥西縣水務局介紹,過去,肥西縣很多耕地零碎不規整,農業基礎設施較差,隨著高標準農田的建設,有效破解了當地老百姓長期靠天吃飯的傳統。項目區建設前,輪灌一次要5~6天,建設后,輪灌一次只要1~2天,特別是小型泵站及輸水渠道改造完成后開機提水1個小時內能夠把水送達指定田塊,而改造前需1天才能送達指定田塊,節水效應明顯。解決了水利問題,增灌面積以萬畝增加,糧食大幅度增產。老解回憶說,前幾年在小麥灌漿期和中稻下秧期,遇到了多年不遇的大旱天氣,如果在項目實施前,好多田塊會出現絕收,但項目更新改造的幾個電灌站同時開機提水灌溉,保證了小麥豐收和水稻栽插。
經過三年的建設,群眾享受到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帶來的好處,“不用在用水高峰期爭水,旱澇保收,老百姓投勞折資積極性大大高于前兩年,項目的建設申報熱情也大大提高了。”在示范區的影響和帶動下,肥西縣高標準農田建設相繼形成了“氣候”,幾年時間,共完成了高劉、嚴店、柿樹崗等八個鄉鎮10個項目區的建設任務,受益人口達20余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