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糧食產后環節損失七百億斤 中國以減損保糧食安全

   日期:2014-07-07     來源:新華網    瀏覽:153    評論:0    
核心提示:  36歲的種糧大戶王民主剛剛賣掉了豐產的90萬斤小麥,心情顯得很不錯,然而說起下一季的收成,他卻皺起了眉頭。  烘干設備買
   36歲的種糧大戶王民主剛剛賣掉了豐產的90萬斤小麥,心情顯得很不錯,然而說起下一季的收成,他卻皺起了眉頭。
 
  “烘干設備買不起,曬糧食像是打游擊。有農友此前收獲了玉米卻找不到合適的曬場,隨后陰雨不斷,80多萬斤玉米全部霉變,一下子損失了30萬元,這就是豐產不豐收啊。”王民主說。
 
  三夏時節,記者在中國的糧食大省安徽走訪發現,糧食的收儲問題成了不少農民的“心病”。
 
  一組數據更加令人擔憂:據糧食部門測算,中國每年糧食產后僅儲藏、運輸、加工等環節損失浪費量達700億斤以上,這相當于2億畝耕地的糧食產量。
 
  中國以世界上10%的土地養活著全球25%的人口,壓力不言而喻。“護運輸”“保倉儲”日漸成為各界的共識,力求改變“豐收在田間,減產在糧庫”的局面。
 
  移動清糧機、智能翻倉機、液壓傳送機……各種糧食機械設備在廠區排開,至少10輛重型卡車在廠區門口“嗷嗷待哺”,設備一下生產線就被裝車運往全國各地。工人們日夜加班也趕不上訂單的需求。
 
  這是記者在中國最大的糧食機械制造基地之一安徽界首云龍機電廠區看到的場景。
 
  “減少運輸環節的損耗,機械化是必要手段。”云龍機電總經理曹云飛指著大型機械解釋道,農民喜歡用化肥袋儲糧,既污染糧食,又造成袋子死角的糧食浪費。利用這個機械,可以把集裝箱像茶杯一樣立起來,用傳送帶把糧食裝進去,散裝散運才能保證顆粒歸倉。
 
  在江蘇太倉、安徽鳳臺等地,與以往急著賣糧不同,不少農民選擇把糧食存到“糧食銀行”賺利息,這是中國部分地區的有益嘗試。“糧食銀行”為農民免費保管并支付利息,糧食可以貸給有需求的加工企業,既解決了農民儲糧難的問題,又增加了農民收益。
 
  在安徽大學三農問題專家常偉看來,當前的糧食畝產已經接近極限,要再增產5%都極為困難,但是如果從浪費的糧食里節省5%就是變相的糧食增產。
 
  然而,要實現這樣的“換算”并不容易。皖北地區不少糧食部門工作人員反映,當地倉型雜亂,且點多面廣,許多糧庫沒有防潮降溫等設施,極易導致糧食損失;危倉老庫的比例大,70%以上庫點達不到倉容要求和儲糧標準。
 
  業內人士認為,建設高標準、現代化、配套設施齊全的儲糧倉是減少損失最有效的方法。“要讓糧庫從小而散向大而精轉變,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界首市糧食局局長劉政剛說。
 
  從2013年開始,中國糧食局實施了“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力爭到2017年打通糧食物流通道,修復糧食倉儲設施,完善應急供應體系,保證糧油質量安全,強化糧情監測預警,促進糧食節約減損。
 
  為降低農民存糧損失,中國還開展了農戶科學儲糧專項工作,采取中央、地方補助和農戶自籌相結合的方式為農戶建造小型鐵皮糧倉。據統計,“糧安工程”已累計為677萬農戶配置了標準化儲糧裝具,每年可減少糧食損失15億斤。
 
  中儲糧總公司董事長趙雙連日前闡釋了糧食安全“儲備紅線”新內涵:最重要的是大力推進中央糧食儲備管理向現代化、綠色儲糧和智能化管理加快升級。必須進一步提高綠色儲糧技術和現代信息智能技術裝備的應用,全面推廣綠色儲糧,大力建設智能化糧庫,確保糧食在儲藏期品質穩定。
 
  常偉表示,現在每年浪費的是2億人的口糧,在當前耕地資源日趨緊張、生產成本不斷上漲的背景下,糧食節損顯得尤為重要。以減損促增產,對于確保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