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破舊的衣裳,皮膚黝黑,雙手滿是老繭,身上布滿黃土與灰塵……眼前這個“土里土氣”的農民鄭家賢,很難將他與曾經生意紅火的藥材老板聯系起來。
現年53歲的鄭家賢是長潭河侗族鄉貓子莊村人。高中畢業后,他離開貓子莊村在椿木營集鎮做起中藥材生意。摸爬滾打30多年,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也是小有成就。
然而,2001年,鄭家賢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放棄經營多年的藥材生意,帶著妻兒到椿木營鄉挖斷山村創辦名貴藥材黃蓮基地。
“當時承受的壓力真的很大。”3月9日,面對筆者的采訪,鄭家賢說,“當時很多人勸我,都說人都到中年噠,何必還吃那份苦?”但鄭家賢毅然堅持自己選擇的路。經營了中藥材30多年的他,深知隨著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人們對道地藥材黃蓮的需求越來越大,發展無公害黃連種植必定大有可為。
就這樣,鄭家賢在挖斷山村3組流轉了400多畝荒地,并投入資金20多萬元,搭建陰棚,引進秧苗,聘請技術人員,將黃蓮作為藥材的拳頭產品。他從一個小有身家的藥材老板,變身為一名扎根荒山的創業者,并且勤勤懇懇、盡心盡力種植、管理黃連。 “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早上五六點鐘就起床去田里干活,吃過晚飯后還要檢修農具。”鄭家賢的妻子有些心疼地說。
功夫不負苦心人。2014年3月,鄭家賢種植的15畝黃連到了采挖成熟期,黃蓮還在山上,外地藥業老板便先后拋價前來搶購,15畝黃蓮收入了80萬元,這是他在黃連基地刨到的“第一桶金”,這也讓他興奮不已。
搭建新的陰棚、開挖土地、引進種苗……新年伊始,鄭家賢就忙得不可開交。今年,他計劃把黃蓮種植面積發展到40畝,同時種植小規模面積的蕓豆,豐富基地內的產品,而且他的藥材種植基地的建設也已提上日程。臨走時,鄭家賢告訴筆者,他的目標是將黃連發展成為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鏈條式產業,讓更多的村民享受到藥材“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