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蘭花幾乎是種多少賣多少,市場反應很好。”三亞市吉陽區農林局局長邢亞燦今天告訴記者。
2003年,在三亞市吉陽區還叫田獨鎮的時候,當地農民大多依靠種植水稻、蔬菜和瓜果為生,受市場波動影響,收入并不穩定。而短短十年,從菜農變花戶,當地農業產業、農民收入實現了一個神奇的轉變。
邢亞燦介紹說,從2003年開始,鎮政府就在逐步引導農民種植蘭花。2008年,政府引進專業蘭花種植公司,以“蘭花龍頭企業+農民花卉專業合作社+農民+標準化”的生產模式,帶領當地農民共同發展蘭花產業。其種植示范基地占地815畝,成為三亞目前規模最大的熱帶蘭花基地,年產值1.2億余元,蘭花除供應本地各酒店賓館以及餐盤裝飾外,還遠銷北上廣等地。
不僅蘭花,玫瑰花產業也做得有聲有色。位于亞龍灣國家旅游度假區內的亞龍灣國際玫瑰谷,總面積2755畝,以玫瑰產業為核心,集中打造集鄉村田園風情、玫瑰種植、玫瑰衍伸產品開發、玫瑰文化展示、旅游休閑度假于一體的旅游目的地,成為目前三亞市異軍突起的婚紗、婚慶、寫真基地。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多家花卉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農業合作社發展。此外,吸收農民以土地入股,每年返還地租和回報金,并提供就業機會。在熱帶蘭花基地務工的農民,平均每月收入5500元,而在亞龍灣國際玫瑰谷園區上班的村民,人均年收入2.6萬元以上,土地出租每年每畝收入租金3300元。
在政府的支持下,亞龍灣國際玫瑰谷引導農戶由切花逐步轉型種植食用玫瑰,作為玫瑰精油、護膚品、化妝品、玫瑰鮮花餅、玫瑰飾品等38個系列特色衍伸產品原料,逐步形成玫瑰產業鏈,深受國內外游客的青睞,大大提高了附加值。在2014亞洲論壇期間,園區接待了多國領導人,成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特色商品。
未來,玫瑰谷還將在博后村打造一個玫瑰風情小鎮,產業正逐步向規?;?、現代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政府主導,公司推動,農戶合作,產業升級發展,這一條發展思路到現在為止我們認為是比較不錯的,現在花卉產業正與旅游觀光相結合,朝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方向發展。”邢亞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