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快于經濟增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2%,快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長;農民收入“五連快”。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
編者按:正如我們聽到的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說:2014年中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2%,農民收入實現了“五連快”。
這喜人的9.2%和“五連快”,不是光靠種地實現的。當前,要想幫助農民致富,還要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培育新的收入增長點。
產業怎樣融合?這個新的增長點又在哪里?融合中怎樣推進農民致富?中國農業技術經濟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孔祥智如是說:
企業加農戶,引導農民致富
記:在目前這種新常態下,提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您認為應該如何推進呢,他的推進方向是什么呢?
孔祥智:從國外情況來看,發達國家的產業鏈都是很長,尤其是第二產業,它的加工加工的很細,我們目前遠遠沒有達到這一點,和發達國家差距非常大,這樣我們的農民主要是獲得第一產業的收入。那么目前呢就是最好企業加農戶,那么怎么使這個農業產業化模式,也就是企業加農戶模式在發展過程中,農民從中獲取更多的利益,那么這個是未來政策一個著力點。另一方面就是,我們說農村旅游業,2007年的一號文件提出農業多功能型這么個概念,也就是農業它不僅僅是一個生產的產業,是提供產品的產業,他還有其他的,比如說它能提供休閑啊、娛樂啊、生態啊、文化啊這東西,所以如何充分挖掘農業在生產功能之外的各項功能,這是發展農村旅游業,吸引更多的城市人到農村去,享受農業產業帶來的其他效益,生態效益啊,包括文化、包括教育,那么這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另外一個重點。
對于大部分農區來說發展第二產業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大中城市郊區可能是發展第三產業對于延長郊區農民的產業鏈也是非常重要的。
產業快速融合,帶動農民致富
記:剛才您說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鏈的拓展,還有我們這個農村鄉村旅游服務的多樣化啊,這方面應該如何去做呢?
孔祥智:首先政策上引導,應該延長加工業的產業鏈這么個階段。在政策上引導,在金融啊、財政啊各方面支持,引導企業家創新,這是企業家的事情,企業家看到盈利了,看到贏利點他就有可能投入,有可能做到這一點。
那么從旅游業上來看,我看首先也是政府引導,然后靠農民自己組織起來,當然農民怎么組織起來,農民怎么能夠認識到這個專業合作社的作用,這也是政府引導,引導農民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合作社建立起來以后,整個的服務水平、服務能力都有非常大的提升。過去一家一戶非常分散,現在把這個整個就是聯系在一起了就是一個整體了,只不過呢你像比如說大飯店我是在一個建筑里面,這個呢合作社它是在很多家,分散,但是呢跟大飯店一樣,來了客人以后到那家,到那家,就跟大飯店到那個包間,到那個包間是一樣的,所以這樣大家也不要去搶客源,最后有一個利潤分成的機制。
經濟新常態,加速農民致富
記:在目前我們國家的經濟形勢下,未來包括農村這一塊,這個拉動性會不會減弱呢?
孔祥智:在經濟新常態下,很多人都認為是不是13年、14年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規模會有所降低呢?后來發現不是這樣子。就是去年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的規模還是超過了上一年,這個也就說明呢就是盡管是經濟新常態,盡管經濟發展速度從原來的中高速變成了中速,但是對于農村勞動力的吸收應該是從目前來看并沒有減弱。
我體會是這樣子,第一呢就是經濟結構在調整,經濟結構調整以后很多這個小企業、中小企業開始發展起來了,從世界各個國家的情況我們都可以發現,其實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它是吸收勞動力的最主要的一方面。
第二個是我們經濟發展水平到了今天,可能第三產業就是服務業,城鄉居民對于服務業的要求比過去更大了,所以從去年年底的數字來看,它和上一年相比就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人數還是在增加,所以起碼我們從目前情況來看就是這個經濟新常態并不是意味著就一定會減少對農業的帶動,并不一定意味著減少城市對農村的帶動。
另一方面呢實際整個財政收入還是在增加,同時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上也談到了,不管財政多緊張,對農業的投入只增加不減少,這個對農業也是利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