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合作社里農戶的房屋,和城里的樓房一樣,合作社急需資金,卻沒人敢給你抵押放款。”鄭州市惠濟區一家種植蝴蝶蘭的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二林說。
如何盤活農村資產,變為農民可以利用的資本,進一步激發農村改革活力,這已是亟待破解的難題。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強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以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重點,在農村改革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突破,促進城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公共資源合理配置,激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實施意見》首先提出,要“穩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總體上要確地到戶,從嚴掌握確權確股不確地的范圍,賦予農民對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
“賦予農民處置資產的權利,就要首先確權登記,發給其相應權證。”省國土資源廳有關負責人說,兩年多來,我省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基本完成,發證140余萬本,我省農村集體土地所有者大都領到了“身份證”;去年開始,各地已經陸續開展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也在由農業部門積極組織推進,今年將完成4000萬畝左右的確權頒證任務。
確權登記發證并不能立即喚醒沉睡的資產,資產變資本還需要相關法律調整。全國人大近日擬授權國務院在33個試點縣、市、區,暫時調整實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關于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我省長垣縣名列試點范圍。試點行政區內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將來可以進入市場,以激活農村建設用地這一生產要素的流動性,進而提高農民經濟組織的財產收入。
今年我省還要同時推進水利、林業、供銷、農墾改革,實現多領域創新突破;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增強農村發展融資能力;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農村資源資產流動化、資本化;支持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探索農村改革發展路子?!秾嵤┮庖姟诽岢觯犀F有各類產權交易平臺,加快建設省、市、縣、鄉(鎮)四級農村產權市場體系,推進鄭州、新鄉、信陽、濟源及蘭考等市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試點建設,2015年全省推開,力爭2017年基本建成。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市場機制不斷完善,我省廣大農村的生產要素必將進一步激活,農民創業環境進一步優化,農業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