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柑橘產業發展迅猛,2014年柑橘面積246.53萬公頃(3698萬畝),產量預計可達3378萬噸,均仍居全球之冠。但與美國柑橘等主產國相比差距不小。這與發展過程中對一些問題的處理有一定的關系。現就:優新品種與老舊品種、大宗品種與小宗品種、本國品種與引進品種、矮化砧木與喬化砧木、露地苗木與容器苗木、宻植栽培與稀植栽培、有機肥料與化學肥料、精細栽培與輕簡栽培、采后保鮮與留樹保鮮和市場需求與生產優勢等十個關系的內容簡述于后。
一、優新品種與老舊品種
品種是柑橘生產的基礎,好品種可以優質、豐產、穩產。品種不好,不是遲遲不結果,就是低產劣質,嚴重影響生產效益。
在種植品種的選擇上,應持“喜新不厭舊”,即對優質豐產的新品種應積極種植,但種前要了解品種是否適合當地栽培,最好進行少量高接換種,觀察其是否優質豐產后,再作較多或規模種植,以取代原有種植的相形見絀的老舊品種。
老舊品種能長期種植必有其適應性、豐產性或易栽易管的優勢,不能喜優新品種,厭老舊品種。特別是當前,在新品種的推出上還不夠規范,有的未經品種比較試驗、區域試驗就推廣;更有甚者,個別柑橘苗木繁殖者,亂冠品種新名,進行不實宣傳,推出其所謂的“優新品種”是假,賺錢是真,使種植者受害。所以對待種植的老品種的更換,應持慎為妥。
二、大宗品種與小宗品種
國內,柑橘的大宗品種主要指甜橙類、寬皮柑橘類和柚類的品種;小宗品種是指檸檬和金柑等。大宗品種栽培多,尤其是甜橙類中臍橙的紐荷爾臍橙,寬皮柑橘類中的溫州蜜柑、椪柑、沙糖橘,柚類中的沙田柚、琯溪蜜柚,既栽培面積大,又產量多。小宗品種是指栽培面積、產量相對較少的品種。但大宗品種與小宗品種也是可變的,小宗品種隨著栽培面積和產量增加可成為大宗品種。為此,種植者要了解柑橘的大宗品種和小宗品種的變化和市場的供需,以有利于準確選擇發展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好的品種。
三、本國品種與引進品種
我國是柑橘品種大國,譽稱柑橘“世界柑橘資源寶庫”,栽培品種百個以上,主栽品種也數十個,加之又不斷從國外引進優新品種,可以說柑橘的品種應有盡有。我國是柑橘的重要原產地之一,世界不少國家的柑橘由我國傳去。但我國也從世界柑橘生產國引進不少優新品種,并在生產上發揮了大的作用。如原產我國浙江的光橘,由日本僧人帶去日本,后發生變異的溫州蜜柑,后我國又從日本引回的特早熟、早熟、中晚熟溫州蜜柑,從美國引進的紐荷爾臍橙、伏令夏橙等已在我國大量種植。引進品種的推廣要特別注適應性、區域性和砧木的試驗,以免不適而造成大的損失。
四、矮化砧木與喬化砧木
柑橘栽培都使用嫁接苗。因此,其生長的強弱,樹體的高矮,結果的早遲,產量的高低,品質的優劣和對逆境、病蟲害的抵抗力的強弱均受砧木的影響。目前,世界柑橘主產國使用的砧木主要是喬化砧和矮化砧。美國、巴西、意大利、西班牙、南非、澳大利亞等國主要用喬化砧;中國、日本、韓國等國主要用矮化砧。喬化砧以枳橙的特洛亞、卡里佐為代表,主要用作甜橙類的砧木;矮化砧以枳為代表,主要用作寬皮柑橘的砧木,尤其是溫州蜜柑的砧木。
柑橘使用喬化砧樹體高大,結果較矮化砧稍遲,但后期產量和單株產量高,種植密度宜稀,適宜果園機械化作業。矮化砧樹冠矮小,結果早,適宜密植。
柑橘砧木與品種嫁接后應有好的親和性。國外柑橘品種親和性好的砧木,用于國內的柑橘品種不一定親和性好。如卡里佐枳橙用于國外引進的柑橘品種紐荷爾臍橙、伏令夏橙、哈姆林等品種生長健旺,結果正常,但用于從國內從錦橙中選出的渝津橙作砧木,則種植后不久,幼樹出現枝梢叢生,葉片黃化、長勢衰弱而死樹的問題。
五、露地苗木與容器苗木
柑橘的露地苗木是傳統常規在露地培育的裸苗,又稱非容器苗;柑橘的容器苗木是在容器中培育的苗木,通常砧木苗在現代設施(溫室、大棚)中進行,嫁接后將容器苗移至露地培育。柑橘容器苗通常是無病毒(無裂皮病和碎葉病)的健壯苗。
柑橘容器苗具有根系發展,苗木健壯,不帶病毒,一年四季可種植,且種植后無緩苗期,成活率幾乎百分之百;不帶病毒的苗木還盛產期長和豐產等的優勢。全球主產柑橘的美國、西班牙、巴西等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已較普遍的使用容器苗。我國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起在重慶先行推廣,現我國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浙江和云南等省、區也大力推廣。容器苗前期投入較大,如遠距離運輸成本較高。今后推廣宜采用:育苗規模適度,控制運輸距離,以利普及。柑橘無病毒容器苗的大力普及有利于我國柑橘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六、培宻植栽培與稀植栽培
柑橘的栽植密度與砧木、品種、地形、栽培管理水平、是否實施計劃密植等有關,且不同國家,甚至不同的時期相關。一般使用矮化砧的較使用喬化砧的栽得密,山地較平地栽得密,品種長勢健旺,樹體高大的較稀,如柚和葡萄柚;樹體矮小的金柑、特早熟溫蜜柑較密。樹冠栽培管理水平高的,如能有效控制樹冠大小的栽得較密,管理水平低,放任樹冠生長的栽得較稀。實施計劃密植栽培的密度較常規栽培的大一倍,甚至二倍。
世界產柑橘的國家栽植密度也不同,如美國、巴西、意大利和澳大利亞等國,由于柑橘大多使用喬化砧,果園機械化程度較高,栽植密度較稀,一般甜橙的株行距為5X6米(667米2栽22~23株),甚至6X6米(667米2.栽18~19株);中國、日本和韓國等種植宻度較大,枳砧溫州蜜柑的株行距一般為3X4米,甚至3X3米,即667米2分別栽56株和74株。國內,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推行計劃密植,種植的密度較大,進入20世紀末以來,密度由較密轉為適度密植。
七、有機肥料與化學肥料
有機肥和化學肥料都柑橘生產中需要的肥料。.有機肥的作用:一是營養作用。有機肥富含柑橘果樹生長所需的各種養分,能不斷供給柑橘果樹生長結果的需要。有機質在土壤中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可作為光合作用的原料,有利增產。供給養分是有機肥的主要作用。二是能改良土壤。有機肥料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更新土壤腐殖質組成成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增加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培肥土壤。土壤有機質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是形成土壤環境的物質基礎,土壤有機質由土壤中未分解、半分解的有機質殘體和腐殖質組成。有機肥料可形成團聚體,加上有機肥料的密度一般比土壤小,施入土壤有機肥料可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通氣性,易吸熱保濕。
化學肥料的作用:一是成分單一、含量高。含一種或數種柑橘生長發育所必須的營養元素。施得得當,增產效果明顯。二是柑橘易吸收。多數是水溶性或弱酸溶性化合物,對柑橘果樹具速效性,能直接為根系或葉片所吸收。三是易于人工調控。化肥施入土壤后,在一定程度上能按人為的要求改變或調控土壤中某種或數種營養元素的濃度,同時也可能影響土壤的某些理化性質,如PH等。
隨看我國柑橘面積、產量快速增長,農村勞力的緊缺,柑橘果樹生產的管理,尤其在肥料的管理上問題較為突出,主要表現在:忽視有機肥的施用和土壤改良培肥。當今與20世紀90年代以前相比,柑橘果園施用有機肥大量減少,幼齡果園利用行間空隙種植綠肥也越來越少,導致柑橘土壤有機質嚴重缺乏,有的產區柑橘土壤有機質含量在0.5%以下,遠不能滿足柑橘植株正常生長結果對有機質的需求。
從柑橘生產持續發展和增加果農種植效益考慮,必須重視柑橘有機肥的使用。
八、精細栽培與輕簡栽培
精細栽培是我國柑橘生產傳統栽培的一種方式,以高產為目標,在柑橘果品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為致富果農,滿足消費者需求起了積極的作用。其栽培特點是精細、費工、費時,成本也相應較高。
隨著柑橘產業的迅猛發展和農村勞動力轉向城鎮,農資價格上漲,給柑橘果樹繼續實施精細管理增加難度。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重慶從美國引進柑橘優新品種和先進技術,在重慶忠縣進行從苗木培育、建園和種植后的土(壤)、肥(料)、水、保(植保)果(實)的管理,試驗了美國的栽培技術,并取得了成效,一些栽培技術還在全國柑橘產區推廣。浙江不斷從日本引進溫州蜜柑特早熟、早熟、中晚熟品種和大量的雜柑品種,以及相應的配套技術,后經柑橘產區試驗、總結,推出了輕簡化栽培技術。輕簡化栽培又稱省力化栽培,其主要特點是減輕勞動強度,減少用工,簡化技術操作。
從柑橘種后的土壤、肥料、整形修剪、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均推行輕簡化。土壤管推出生草栽培。肥料管理改一年施8~9次肥為2~3次肥,改挖穴(溝)施化肥為樹盤撒施肥。整形修剪,采取幼樹不輕易動剪整形,任其生長,結果后視需要時作適當的整形或修剪;樹冠密閉,采用剪(鋸)3~4年生的大枝,開出“天窗”,使樹冠通風透光。在病蟲害防治上采取綠色防控: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科學的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綠色防控,減少使用農藥,保護環境。輕簡化栽培另一特點是用機械化代替人工繁重的勞動:機械化耕作、機械化除草,機械化施肥,機械化噴藥、噴除草劑,使栽培管理的勞動強度大大減輕,工效極大提高。
九、采后保鮮與留樹保鮮
柑橘采后保鮮,是通過人為的技術措施,使采摘后的果實,延緩衰老,并盡可能地保持其品種固有的品質(外觀和內質)。主要是適宜采后貯藏的中熟和中晚熟品種;特早熟品種即采即銷,早熟品種采后一時銷不了(價格低)暫作貯藏,晚熟柑橘多數邊采邊銷,作采后貯藏的可用各種貯藏所,如簡易庫房、地下庫、地窖等貯藏,方法同柑橘貯藏,此略。有的晚熟品種在春季4月~5月,甚至更晚采收,采后又不可能馬上銷畢,則采取冷庫貯藏。冷庫貯藏是利用有制冷及調節氣、溫、濕設備的現保鮮方法。貯存時冷庫保持8℃左右,相對濕度90%左右,二氧化碳濃度1%以下,氧氣濃度17%~19%,并定期進行循環通風。冷庫貯藏期3~4個月,長的可達半年,但出庫后的貨架期短,要盡快銷售。
留樹保鮮(又叫留樹貯藏)主要是12月底至次年l月成熟的中晚熟柑橘品種,為延遲應市買個好價,可采取留樹貯藏至2月、3月甚至更晚。
留樹保鮮,實施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防止冬季落果為防止冬季落果和果實衰老,在果實尚未產生離層前,對植株噴施1~2次濃度為10~2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間隔20~30天再噴1次。二是加強肥水管理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施有機肥,以供保果和促進花芽分化。若冬季較干旱,應注意灌水,只要肥水管理跟上,就不會影響柑橘翌年的產量。三是掌握掛(留)果期限應在果實品質下降前采收完畢。四是防止果實受凍冬季氣溫0℃以下的地區,通常不宜進行果實的留(掛)樹貯藏。五是避免連續進行一般留樹貯藏2~3年,間歇(不留樹保鮮)1年為好。
十、市場需求與生產優勢
柑橘產業生產的商品,必須以市場需求為目標。市場要國瞄準國內和國際市場,當前仍是以國內市場為主體,并努力從品種、質量安全上突破,拓展國際市場。
市場需求是動態的,為此既要了解當前的生產量和市場的需求,也要預測未來的生產量適宜的生態環境,良好的區位優勢以及生產中好的比較效益和規模效益。
品種優新,市場需求或具需求潛力,且種植能獲豐產、優質、安全的果品;生態環境界在柑橘的生態最適宜區,至少在生態適宜或小氣候適宜區,國家的柑橘優勢產區種植;區位優勢,指產地交通交方便,能快捷地將生產的柑橘運往需求市場;比較效益是指種植柑橘與其他果樹(作物)比較,具有更好的效益;種植最好能形成規模,有利產生規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