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山東沂源:丹參牛蒡“炒”紅了“孝”文化經濟

   日期:2015-03-0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93    評論:0    
  3月2日恰逢山東省沂源縣石橋鎮趕大集的日子,原本去往沈正福“寶貝加工廠”的路一時人車難行,只得繞道村內小路。
 
  “明天發工資,早點來領……”“后天過來領地租……”村內,沈正福逢人便是這兩句。不多時便到了目的地,60多畝農場沒了夏日的蒼翠,早春的土地略顯荒涼,但是撥開上面覆的草葉,留種的丹參苗和牛蒡芽已長出了新綠。
 
  “別看現在有點冷清,搶收季節,有時候一天能有100名工人,今年光支付工資就20多萬元。”同照料自己孩子一樣,沈正福小心地給丹參牛蒡苗蓋上草葉。隨后領記者來到了旁邊的“寶貝加工廠”。
 
  在這里記者目睹了“寶貝”真容——牛蒡茶、丹參茶。為啥稱為“寶貝”?“現在物流剛上班,還發不了貨,我給工人們放了長年假,也讓他們休息下。”指著旁邊的4臺電腦,沈正福說出了寶貝來歷。原來,開網店后,年產的十幾萬斤牛蒡茶、丹參茶,成了買家們的搶手寶貝貨,也成了他和鄉親們的致富寶貝。
 
  “第一次喝丹參茶是在韓國,在他們那可是茶中‘貴族’,當時就想咱們家生態這么好,丹參、牛蒡做的茶品質肯定高,鄉親們也能受益。”談起發展牛蒡茶、丹參茶,沈正福感慨良多。創業并不是件簡單的事,由于家里世代從土里刨食,加上父親早逝,過了大半輩子苦日子的母親和家里其他人起初并不同意他干與種地有關的事情。而后,在做通了家人工作后,種丹參和牛蒡的地又成了大問題。由于沂源是山區,地少,難成規模。為說動老鄉們流轉土地,他先后跑了一百多戶,有得做工作到晚上12點,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努力下,終于流轉到了60畝地,種下了第一批丹參和牛蒡,施有機肥,不噴一滴農藥,全程無公害化。緊接著他又跑到臺灣,學習研究炒茶技術,并高薪聘來了炒茶師傅。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憑著特有的口感和功效,沈正福炒出的牛蒡茶和丹參茶,一經上市,便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致富不忘鄉親,隨后他又成立了合作社,帶動周邊村的200名農戶種植丹參,并以每斤比市價高3元的價格,收購種植戶手中的優質丹參,挑選后的丹參,農戶還可以繼續當藥材出售。同時,流轉了土地農戶,還可以到他這里打工,除了拿地租還能掙工資,今年他又準備擴大生產規模,帶動更多的人發家致富。
 
  “除了帶動鄉親們致富,我還想給我們產品,賦予一種‘孝’文化。”談到未來,沈正福信心滿滿。由于,牛蒡丹參對老年人是個寶,能降壓,軟化血管,治療便秘等。多次被鎮上評為“孝子”的他,經常在村內告誡大家,父母的恩情大如天,要多陪老人,關心他們健康。在賣產品的同時,他也不忘提醒買家,要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