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農產品才會促進產業發展,為此煙臺市開始實行購買農藥實名制制度。
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涉及食品生產的各個環節。怎樣才能在全社會營造一個不生產、不銷售、不購買、不食用假冒偽劣食品的良好社會環境,是老百姓最為關心的話題。記者就此采訪了市食安辦主任、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李偉。
六大方面加強監管能力建設
李偉表示,在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過程中,將從六個方面加強監管能力建設,一是將加大食品安全監管投入,基本滿足4份/千人檢測樣本量的檢驗檢測經費需求。二是加強市、縣、鄉三級監管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滿足履職需要。三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市級食品安全檢驗機構具備對當地主要食品種類、重要食品安全項目的檢驗及快檢能力,縣級具備常見指標實驗室檢驗能力及現場定性速測能力。四是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和食品安全檢測室(站)建設,補助檢驗檢測費用。五是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平臺,廣泛推廣應用電子監管、信息技術等現代科技手段。六是定期開展監管人員培訓,各級食品安全監管人員每人每年接受不少于40小時的食品安全培訓。
加強源頭管理購買劇毒高毒農藥實名制
食品安全,源頭是關鍵。我市在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治理方面將全面加強農業投入品管理,實行農藥獸藥經營告知、劇毒高毒農藥限制區域銷售使用和實名購買制度;開展獸用抗菌藥、飼料添加劑專項整治,規范獸用抗菌藥、飼料添加劑生產經營和使用;全面推進土壤健康工程,積極開展土地酸化治理,推行測土配方施肥,促進農藥、化肥科學減量使用。嚴厲打擊農藥獸藥殘留超標、非法添加激素類藥品或其他違禁物質等違法違規行為。
同時,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大力推進食用農產品標準化、規范化、產業化生產,蔬菜、果品等優勢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程度提高到70%以上;“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產地認定面積占食用農產品產地總面積比率提高到60%以上,規模養殖場獲得無公害認證比率提高到70%以上,認證水產品面積占養殖總面積比率提高到55%以上。
強化日常監督執法
在日常監督執法方面,李偉表示,食藥監將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促進規范執法、科學執法、文明執法;組織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隱患排查,建立高效的食品安全問題隱患處置機制;對發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及時立案查辦,依法處罰,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建立落實跨部門、跨區域案件協查、產銷銜接等協調聯動機制;嚴格食用農產品入市監管,建立并實施食用農產品傳遞準出、市場準入制度;堅持“疏堵結合,規范發展”原則,綜合治理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飲、小攤販。
加強對企業的監管
企業是食品生產和流通的重要環節,我市在創建食品安全城市過程中,將加強對企業的監管,主要包括:建立企業食品安全責任制度,強化過程控制,嚴格落實各項內控制度,提高自控自律水平;明確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柜臺出租者和展銷會舉辦者責任義務,并嚴格監督其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機制,完善應急管理機制;規模以上、高風險食品生產企業建立和完善標準化質量檢驗實驗室,提升檢測能力和水平,普遍實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推行良好生產規范,并通過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或其他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食安煙臺”品牌推動食品產業健康發展
我市將深入推進“食安煙臺”品牌引領行動,著力打造放心品牌,培育優勢企業,抓好示范園區建設,推動食品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形成食品產業發展新優勢;加強政策引導,鼓勵支持食品生產企業升級和技術改造,提高食品產業集約化、規模化和標準化水平;組織開展集中生產區域治理提升行動,鼓勵地方政府依托園區對集中生產區域內企業實施集中管理,促進產業發展水平和安全水平“雙提升”;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引導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攤販逐步進入集中交易市場、店鋪等;發展食品及食用農產品加盟連鎖、統一配送等現代經營模式,促進食品及食用農產品流通和餐飲服務經營業態多元化、規范化和現代化,推動各類食品及食用農產品流通和餐飲服務業健康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