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食藥監總局發布的《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在業界引發了熱議。該《意見》釋放的上萬億市場“蛋糕”在讓醫藥電商望眼欲穿的同時,亦遭到了數十家醫藥零售行業協會組織與連鎖企業集體上書抵制。他們呼吁,應當通過試點摸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網上處方藥銷售模式及監管模式,在取得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再逐步放開限制,全面推廣。
開放處方藥網售“爭議不斷”
5月28日,食藥總局一紙《意見》解除了網上藥店處方藥銷售禁令。該《意見》明確表示,“互聯網藥品經營者應當按照藥品分類管理規定的要求,憑處方銷售處方藥”,“由執業藥師負責處方的審核及監督調配”,“未憑處方銷售處方藥的,責令改正,并處以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允許醫藥電商選擇第三方物流配送”。
被譽為打通醫藥電商“任督二脈”的《意見》贏得了醫藥電商的一致叫好。據記者了解,處方藥的放開,意味著醫藥電商的市場空間將從2000億元的OTC市場擴展至近萬億元規模的整個醫藥市場。
然而,中國醫藥商業協會、中國醫藥物資協會、中國非處方藥協會、國大藥房、和平藥房、漱玉平民大藥房等十多家行業協會和知名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相關人士卻聯名向食藥總局和商務部就這份《意見》提交了相關建議,反對食藥總局放開處方藥互聯網銷售。
藥品監管難還是易?
據了解,目前全國共有約47萬家藥店,3000多家連鎖藥店,藥品零售行業小多散亂現象嚴重,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經營假冒偽劣產品的事情時有發生。廣東省醫藥零售行業協會秘書長劉桂春指出,在較容易監管的實體藥店尚且如此,全面放開網上售藥將面臨更大的風險。
醫藥傳統企業在這份建議中亦指出,“與實體店相比,網上藥店存在業務涉及范圍廣、隱蔽性強、控制難、取證難等問題。由于網上藥店采取屬地管轄方式,其業務范圍卻可以遍布全國,這將加大監管難度和監管部門工作量。”
而在醫藥電商人士看來,這些并不需要擔心。他們認為,網上藥店的產品交易記錄都有據可查,藥品一旦出現質量問題,一查就能知道藥品的來源和流向,有利于監管。
單體藥店是否放開?
《意見》第七條明確指出,除法律法規規定不需要辦理相關證照的經營主體外,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者應當取得食品藥品經營許可或者備案憑證。
上海醫藥商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嚴家浩針建議僅對連鎖藥店進行審批,而不對單體藥店審批。這一建議也代表了許多藥品零售業內人士的心聲。他們認為,對單體藥店而言,違法成本很低。“一家單體藥店由于網上違規銷售藥品而被查處,完全可以用另一家單體藥店的名義重新申請網上售藥資格,極低的違法成本將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
山西仁和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全柱則認為,單體藥店也有存在的價值,并且在一些特定的領域或者服務中,單體藥店或比連鎖藥店更具優勢。他特別指出,單體藥店也要生存,如果只是單純地放開連鎖藥店,那么單體藥店的生存環境將變得十分艱難。
藥品處方從哪里來?
“網上銷售處方藥,處方從哪里來?”湖南養天和大藥房總裁李能提出了這一質疑。
據了解,現在處方基本實現了電子化,藥品的購買在醫院也已完成。對于電子處方的“外流”管理,亦非藥監局一家說了算,病人在沒有紙質處方的情況下如何網絡購藥成為一道無解的難題,有業內人士這樣告訴記者。雖然醫藥電商通過設立坐堂醫生、自建醫院等,來實現對處方的控制,但這樣做的成本很高。
記者從一位在連鎖藥店的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目前即便是在連鎖藥店售藥的過程中,大多數患者手中也并沒有處方。而由于我國執業藥師嚴重缺乏,并不能保證每個藥店都配備有執業藥師,所以網上售藥從一定程度上講,和實體藥店面臨著同樣沒有處方的問題。
業內呼吁:應先進行“試點”
雖然對于放開網上銷售處方藥的意見,有鼓掌叫好的,有強烈反對的,但雙方都認為《意見》的“方向是對的”。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有消息人士透露,互聯網售藥松綁已是板上釘釘。此前東方網的報道中亦透露,食藥監總局對該政策的實施“很有信心”。
藥品零售企業則提議,現階段暫不適合全面放開網上銷售處方藥許可,可以通過試點摸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網上處方藥銷售模式及監管模式,在取得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再逐步放開限制,全面推廣。
楊全柱亦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完全放開肯定會引起一些問題,比如用藥安全等等,可以嘗試先行放開部分處方藥的網上銷售。”好藥師網上藥店常務副總經理李彩芬透露,食藥總局放開處方藥銷售是有條件的,將配套出臺網上銷售處方藥目錄。
一位跨國藥企工作人員對中國網財經中心記者稱,目前尚未聽說有跨國藥企計劃在嘗試在網上銷售處方藥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