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4年,對臥龍區蒲山鎮師楊莊村的崔恒全來說,可謂多喜盈門——他養殖的黃粉蟲出口美國和歐盟64批,貨值411萬美元;利用黃粉蟲蟲糞和生物菌液生產的生物有機菌肥順利通過檢測;參照有機標準試種的蔬菜長勢良好。瓜菜麩皮喂養黃粉蟲,蟲糞生產生物有機菌肥,肥料和菌液改良土壤、進而種植出有機果蔬和糧食,老崔的目標是打造由黃粉蟲撬動的有機農業鏈。
回望2011年剛剛接觸黃粉蟲時的情景,年近花甲的崔恒全感慨萬千。那時候,老崔經營飼料。一些養殖戶托他進些“蟲粉”,據說添加到飼料里可以提高畜禽肉料比。幾經打聽,才知道養殖戶說的“蟲粉”是用黃粉蟲加工制作的。山東農大的幾位教授有成熟的養殖、加工經驗。為養殖戶購買“蟲粉”的同時,崔恒全自山東農大引種300斤,開始黃粉蟲養殖之路。因為沒有養殖經驗,黃粉蟲熱死過、病死過、被其他害蟲侵擾過……到2013年,崔恒全粗略估算,已經虧賠20多萬元,但總算全面掌握了黃粉蟲的飼養方法。
黃粉蟲俗稱“面包蟲”,營養價值很高,被譽為“蛋白質寶庫”。近年來,在國際市場上,黃粉蟲成為蛋白質飼料的主要來源,頗受青睞。2013年,為成功進入國際市場,崔恒全找到了南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對黃粉蟲的生產工藝、加工設備、體系建設等進行全線升級。同時,按照《進出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要求,建立了寵物飼料HACCP體系,取得了出口食用動物飼用飼料生產企業登記備案資格。當年,崔恒全養殖的黃粉蟲首次出口,創匯53萬美元。
隨著養殖規模不斷擴大,2014年春夏之交,崔恒全的養殖基地每個月能產出近30噸干蟲、100多噸黃粉蟲蟲糞。怎樣處理這些混合著麩皮、豆粕粉末的蟲糞成了件大事,因為這些特殊的蟲糞富含有機質、氨基酸,白白丟棄太可惜。在土肥專家的指導下,崔恒全上馬了生物菌液和生物有機菌肥生產線。生產的第一批生物有機菌肥全部用在了老家鄉親們地里,種植番茄、黃瓜、辣椒、蘿卜、菠菜等各種蔬菜,吃過生物有機菌肥種出的蔬菜,大家紛紛稱贊,都感覺吃出了記憶里的味道。
前不久,老崔生產的生物菌液和生物有機菌肥經省、市相關部門檢測,各項指標均達到相關要求。老崔介紹,他生產的生物菌液已經在種植、養殖、作物秸稈腐熟、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據專家介紹,生物菌液與生物有機菌肥不僅能夠直接供給作物營養,促進作物增產增收,還能增強光合作用,提高作物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