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水果批發市場看到,不少市民在挑選水果時都會選蘋果和橙子,像這些常見水果在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會買,不少寬裕的家庭會配上進口獼猴桃、櫻桃等價格相對較高的水果。正在采購的劉女士告訴記者,他們幾個朋友商量好了一起“團購”水果,“這樣比較劃算。”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消費者在春節期間會購買一些進口的水果來“嘗鮮”或送禮,盡管進口水果相對本地水果價格要高,但銷售情況還不錯。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接近春節,進口蓮霧、山竹和獼猴桃等批發價格相對較高的進口水果銷量和漲幅較大,但水果批發市場的水果價格明顯有優勢。同樣品種的水果,由于產地不同,售價也不同。相同品種相同產地的水果,由于等級不同,價格也會相差很大。因此部分水果商販為了多賺錢,會以次充好、張冠李戴,忽悠消費者。還有個別商販為追求利潤,往往在最上層擺上品質最好的水果,下面填充一些檔次較差的水果,甚至是已經腐爛的水果。
一位經營水果批發的王老板告訴記者,在購買水果前,最好先了解一些基本的水果辨別知識。選購時,不要光看包裝和標志,最好是開箱檢驗,仔細檢查,如果發現有壞的,當場要求商家調換。在農貿市場和水果攤上,水果攤販一般都會允許品嘗,大家可以先試吃,再考慮是否購買。
另外,消費者買水果時還要預防水果攤販短斤缺兩。比如,一些商販會在桂圓箱內用枝條與樹葉填充,蘋果、梨的箱內放大量廢紙等增加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