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目前仁化果農大多由稻農轉變而來,對柑桔的技術管理十分欠缺、加上種苗市場混亂,盲目擴種等情況,都為這片柑桔新區的埋下了重重隱患?! ?/p>
據統計,仁化縣目前柑桔種植面積為3萬畝,貢柑與沙糖桔的比例為8:2。該縣柑桔的核心種植區域與對應種植面積為:黃坑1萬畝、扶溪鎮5000畝、長江鎮1千畝,石塘鎮1千畝,周田鎮1千畝。因緯度高,怕霜凍,12月下旬與1月中旬產出的仁化縣貢柑、沙糖桔就要售罄,較肇慶、清遠等老區提早近一個月。
缺乏技術舍得投入
對種植柑桔幾十年的老區來說,黃化和黃龍病是目前的主要困擾。但對仁化來說,最急迫的是初級種桔技術的不足,比如缺素引起的黃化或因不懂選藥導致不敢用藥。
此外,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仁化的新興果農對農資相當舍得投入。具體來說,針對掛果樹的單株投入成本普遍在50元以上,相比老區來說,高出10-20元左右,而對黃化樹的投入就更多了。同時,越來越多的果農也逐漸意識到土壤環境對養根的重要。黃坑果農李明表示,今年他施冬肥主要以有機肥為主。同樣的,仁化長江鎮農資零售商劉財進指導農戶下冬肥時,有機肥和復合肥的比例也為8:1。
盡管桔農普遍缺乏種植技術,但在果商看來,仁化黃坑鎮出品的貢柑卻與德慶各有千秋。在廣州江南水果批發市場擁有檔口的果商張慶,每年都會到全省各地收果。他分析,德慶貢柑確實比仁化貢柑甜,但后者的果面要更干凈。同時,仁化貢柑果皮厚,德慶貢柑皮薄,皮薄更收歡迎,但厚皮更耐儲存?! ?/p>
柑桔農資店四年翻四倍
在許多廣東農資人眼中,近年柑桔種植面積飆升的仁化縣是下一輪的農資投放重區?! ?/p>
1月14日,劉財進,從縣城運回滿滿一車機肥,便即刻運給蓮河村的幾戶果農,并指導其施肥。幾個小時后,他在村里的柑桔黃化技術課也會開始。在仁化黃坑、扶溪、聞韶、長江等鎮,隨著當地越來越多的稻農轉種柑桔,一批像劉財進一樣的零售商,也將農資服務的重點轉移至柑桔上?! ?/p>
據了解,每畝柑桔的一年農資成本至少為2000元,整個仁化縣目前的農資市場額約有6000萬元。這直接改變了仁化傳統以水稻為主的農資生態圈?! ?/p>
4年前,在仁化種桔起步最早的黃坑鎮,董世雄開始做起了柑桔農資生意。當時,與他競爭的同行只有1、2家,但如今全鎮經營柑桔農資生意的零售店已開到了13家,其中不乏懂技術的外地人?! ?/p>
韶關韶農農資總經理何起華是當地第一批做柑桔農資的經銷商,從2010年開始嘗試柑桔區的技術推廣,如今已在13個鄉鎮有直營連鎖店,配備7名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他看來,缺乏種植技術的農戶是農資人最好的機會,未來的競爭就是拼技術、拼服務。
除了農資零售生意的增多,仁化小型打蠟場與果辦的數量也增長迅速。黃坑鎮果商李紫輝介紹,2011年黃坑鎮只有幾個小型打蠟場,如今已有幾十家,規模也越來越大。此外,其還介紹黃坑鎮今年大約可收6000萬斤果,但自己才收了100萬斤果,“果辦至少有百個。”
三年內或迎擴種高峰
由于山多地少,在仁化1000株以上或20畝以上的桔農便算大戶,不過這種格局正在被打破。
黃坑藍田村的種植戶朱紅波除在當地種有1000株貢柑外,還與人合伙在仁化周邊投資種植了400多畝貢柑。他表示,全村所有的農戶幾乎都在種貢柑,水田基本種完,找地成為唯一發愁的事?! ?/p>
何起華介紹,黃坑鎮2011年柑桔種植面積約為6000畝,2014年開始往山上擴種,目前已發展至1萬畝。他預計,未來2、3年會迎來大戶擴種高峰。同時,在他看來,仁化柑桔管理技術非常欠缺,柑桔黃化、土壤惡化的問題較為嚴重,投資人若不親身管理,單純請工人,虧損風險高?! ?/p>
擴種的熱潮也帶來了種苗的暢銷。朱紅波去年育有10萬株貢柑苗,如今已賣掉8萬株,剩下的也成為搶手貨。“種苗市場混亂埋下了定時**。”何起華表示,仁化的柑桔苗圃都是露地苗,沒有脫毒措施,育出的苗無法保證是否帶毒。而在黃坑、長江等地的果園,記者看到,已出現一些疑似黃龍病,葉片斑駁黃化的秋梢?! ?/p>
2014年12上旬,華南農業大學黃龍病防控專家鄧曉玲曾去仁化黃坑調研柑桔產業。她回憶,有些果園柑桔木虱滿天飛,農戶卻沒有意識。由于黃龍病的潛伏期一般為3年,若不重視,可能會重蹈老區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