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有關情況。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指出,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涉及的利益主體非常復雜,中央確立了“三條底線”,就是公有制性質不能改變、耕地紅線不能破、農民權益不能受損。
韓俊表示,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涉及的利益主體非常復雜。中央確立了“三條底線”,就是公有制性質不能改變、耕地紅線不能破、農民權益不能受損。確立這三條底線不是說不改革,而是為了更好的改革。
比如,土地集體所有不能改變,因為中國的憲法講的就是土地制度,就是國有和集體所有兩種,改革不能違憲。集體所有制存在一些缺陷,這個制度需要完善。現在改革基本遵循要落實土地的集體所有權,產權主體要界定清楚,下一步改革還會進一步深化。在落實土地集體所有權的基礎上,需要穩定農民對土地的承包權。因為承包權只有集體的成員才有資格承包,承包權一定要穩定,這樣才能讓農民吃一顆長效定心丸。在這個基礎上,要放活農村土地的經營權。現在將農村土地流轉,流轉的是農村土地的經營權,實行三權分置,這也是為了更好的改革。
再比如說,耕地紅線不能破。中國的13多億人口,美國的人口比中國少10億人,美國的耕地比中國多將近10億畝;印度比中國少1億人口,但是印度的耕地比中國多6億畝;俄羅斯的人口比中國少多了,十分之一,耕地跟中國差不多。在中國耕地不保護的話,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就很難做到。
韓俊指出,建立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一定要落到實處。現在耕地需要占補平衡,確實在現實當中有的地方是占多補少,占好的,補差的,有的甚至是只占不補,現在要建立耕地保護的責任制。一號文件提出,要劃定永久性的基本農田,這項工作正在加緊落實。最重要的土地方面,是保障農民的土地權益不受損害。這是中國歷年的一號文件關注的重點。農村的改革,歷年的一號文件,包括2015年的一號文件對農村金融改革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特別是今年的一號文件強調,農村金融部門、金融機構要主動適應農村的實際、農業的特點和農民的需求,來創新金融服務,來改革金融體制。
韓俊指出,中國要探索發展新型的農村合作金融,要真正實現農村金融能夠普惠。現在有一些改革試點,比如土地,會跟現有的很多法律有沖突,在改革的試點縣市,在承擔改革試點的區域,國務院要提請全國人大授權在改革試點的地區暫停執行有關法律。根據改革的要求,有一些法律必須要進行修改,需要廢止的就需要廢止。法律的“立改廢”對改革的順利推進改革是一個非常必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