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填平文化服務“洼地”關鍵在農村

   日期:2015-01-2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32    評論:0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筆者認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關鍵是要補上農村文化的短板,填平農村文化“洼地”,兜住文化民生底線。因為,盡管城市與城市之間也會因地域差異而存在著文化發展上的不平衡,但城鄉之間的文化發展差異更明顯也更集中,填平“洼地”、補齊短板也就顯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填平農村文化“洼地”、補齊農村文化短板是保障和改善農村地區文化民生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隨著我國“文化大國”建設以及“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推進,我國公共文化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日趨豐富多彩。但是,對照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國目前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仍不盡如人意,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相對滯后,農村部分地區還存在著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少且分散、利用率低、重建輕管、可持續性差等問題。按照城鄉居民享受公共文化均等化的要求,在廣大農村地區建立有效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就顯得尤為必要,因為這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理念在公共文化上的具體體現。同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需要補上農村文化這塊短板,因為新農村涵蓋的是農村的全面發展,其中除了經濟,還有環境生態、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等內容。如果缺失了文化這個精神內涵,新農村建設就無法說完整和全面。因此,努力提高農村地區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是當務之急,是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中之重。
 
  填平農村文化“洼地”、補齊農村文化短板是在農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重要手段,有利于在更大范圍內形成正能量的氣場,有利于農民乃至全社會文明素質的提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長期任務,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是各種正面力量長期作用的結果,文化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當然,文化也是提升農民素質的一支重要力量,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必然要求。而要想實現讓農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標,則需要牢牢抓住基層這一基石,構建一條完整的由縣(文化活動中心)而鄉鎮(綜合文化站)而村(文化活動室)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同時,還要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參與式管理,以維護農民的文化選擇權、參與權和自主權,讓做好人行好事、崇善向上成為農民的一種自覺行為。管理部門則要不斷探索貼近農民、服務農民的文化新形式、新途徑,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并通過民辦公助、政策扶持等方式,激發農民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填平農村文化“洼地”、補齊農村文化短板是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更大程度發揮農村文化對我國文化建設的基礎作用,有利于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的實現。因為農村是幾千年中華文明的傳承之地,是中華文化的根之所在,現代文化,不管是一種什么樣的外在表現形式,都需要從其中汲取中華文化之魂的養分。因此,建設文化強國就需要增強文化的滲透力,堅持重心下放、資源下沉、服務下移,讓文化資源更多地向基層傾斜、向農村傾斜、向普通百姓傾斜,創造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文化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的優秀文化作品,確保我國文化事業“樹大根深”。惟如此,才能形成一個利國利民的社會主義優秀文化體系。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