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煙臺農民企業家打造中國蘋果第一品牌

   日期:2015-01-2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24    評論:0    

  從煙臺經同三高速到棲霞,駛離高速后不遠處路邊廠房上煙臺泉源食品有限公司(簡稱泉源)幾個大字格外顯眼,公司董事長姜延泉是一位遠近聞名的農民企業家,他致力于打造中國蘋果第一品牌,基于這一目標,他成就了輝煌的事業。  

  敢闖敢拼市場經濟中的沖浪者  

  姜延泉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是勇于沖浪的先行者,1983年,18歲的姜延泉開始收蘋果到東營、淄博、浙江等地去賣,返回時在從當地購買土特產。“當時來回都很累,每次回來能剩下200到300塊錢就很高興了。”姜延泉說。  

  創業之初,果品銷售難是姜延泉最頭疼的事,由于沒有好的儲存條件,造成了費用和成本的增加,姜延泉下決心建一座保鮮庫,他便從親戚朋友那里借錢,在龍口市注冊成立了“龍口市泉源果品經貿有限公司”,當年建成了兩座儲存能力達5000噸保鮮庫,蘋果成熟時,他還專門拿出4個保鮮庫免費提供給周邊的果農使用,就這一年他讓當時存貨的果農均凈收入提高了2000多元。  

  姜延泉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經過艱苦創業,公司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一個個體工商戶到擁有總資產達1.5億的煙臺泉源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他把創業的路越走越寬。現在的煙臺泉源食品有限公司已經擁有職工480人,建有20000噸果蔬氣調保鮮庫和15000噸冷風保鮮庫,總儲存規模達到35000多噸的民營企業。  

  轉移陣地二次創業再展藍圖  

  “忍辱負重,并非失敗;堅持到底,就是勝利。跌倒了再爬起來,就是成功。”這是姜延泉的口頭禪。  

  2002年,為擴大規模加快發展,姜延泉把長遠發展的目光投到了素有“中國水果之都”美譽的棲霞市,經過考察,選擇了具有良好投資環境和優惠政策的經濟開發區(松山),2003年初,注冊成立了“煙臺泉源食品有限公司”,把公司從龍口遷移到棲霞,經歷了從無到有的二次創業。  

  “沒有廠房,沒有辦公室,臨時建了一個不到15平米的簡易房作為自己的辦公室和宿舍。”姜延泉回憶說。姜延泉一個人在這座簡易房里一呆就是一年半,直至公司基礎建設全面竣工。在面積5.59萬平方米的廠區里,把新辦公樓、萬噸果蔬氣調保鮮庫和5000噸冷風保鮮庫建成后,他又率先引進意大利高科技先進設備,將果蔬儲存技術提高到國際先進水平。  

  走進泉源的“加拿大專用車間”,車間內按照標準化流程操作,擺放的果品禮盒以及蘋果脆片吸引每一位來訪客人的眼球。“蘋果以紅富士為主,有十幾個品種,其中藝術果占到高端蘋果份額的20%,售價每公斤要比普通蘋果高2元錢。蘋果脆片已經連續三年生產,年產量1000噸,主要銷往大型超市、飛機、高鐵等市場。”姜延泉說。  

  姜延泉介紹,泉源產品主要銷往東南亞、中東、歐洲、加拿大等46個國家、地區及國內各大超市,鮮果年出口量達5萬噸,贏得了國內外廣大客戶的一致好評,真正讓中國蘋果從泉源走向世界。。  

  龍頭企業帶動農戶致富  

  “吃水不忘挖井人”。富裕起來的姜延泉沒有忘記養育自己的這片土地和父老鄉親。2008年開始,姜延泉實行“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為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增加果農收入走出一條新路。成立蘋果專業合作社,先后與棲霞市6個縣(市區),70多個村莊,1.96萬戶果農簽訂“蘋果園基地建設協議”,建立3.78萬多畝的紅富士蘋果生產基地,幫助果農改善果園生產環境,配套果園基礎設施。  

  為了提高產品質量,2011年,泉源建立了中國第一家蘋果“基于物聯網的可追溯系統”。通過“泉源物聯網監控管理平臺”,和傳感器設備,做到產品全程可追溯。“蘋果從開花到結果套袋再到蘋果加工運輸,都能進行追溯。”姜延泉說。  

  自創業以來,姜延泉從來沒有忘記回報社會,他先后為松山鎮衛生院建設捐款5萬元,松山鎮派出所建設捐款7萬元;為松山鎮漢橋村街道鋪設水泥路面捐送水泥600多噸,價值20余萬元;為敬老院先后捐款8萬元;為四川汶川地震捐款10萬元,還多次為貧困學生和生活困難的人進行扶助。 

  姜延泉,一個將蘋果產業做大做精的農民企業家。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