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家住山東省日照市的郭先生,憑借養殖蜜蜂發家致富,年收入百萬余元,并在當地注冊了自己的蜂蜜品牌,建立了固定的客戶源和銷售點,成為遠近聞名的養蜂能手。“自從開始使用五征集團研發的養蜂車,養蜂不是難事,每年輕松就能賺到100萬元左右,現在干勁越來越足了。”郭先生邊搬運蜂箱邊向記者介紹。
利潤翻番造就養蜂新夢想
近些年,隨著商品經濟的迅猛發展,年輕人都向往到條件好、薪金高的城市生活,而養蜂場卻處在荒郊野嶺,過著蚊蟲叮咬的日子,豐年還可以,遇到災年連路費都成問題,因而后繼乏人。而養蜂多年的老人,由于對蜜蜂有深厚感情,舍不得改行,只有硬撐下去,養蜂人老齡化是大勢所趨。“有官二代、富二代,卻沒有蜂二代”是目前養蜂業的真實寫照。但是,養蜂車的問世,一改當前養蜂難的局面,受到廣大蜂農的青睞。
中國養蜂協會副會長宋心仿說:“養蜂車的研制成功,是我們國家養蜂現代化的里程碑式的創舉,被譽為是革命性的一次創舉,養蜂車收集了我們國家乃至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水平和裝備。”通過購買養蜂車的幾個蜂農反映,2013年,僅僅洋槐蜜就趕到了6個花期~8個花期,蜜蜂采蜜10次~15次,每箱蜂可創造2500元~3500元的收入。
山東省夏津縣的一位蜂農劉先生,在購買養蜂車之前,居無定所,每年每季都要跟著花期走,兩個星期就得搬一次家。為趕花期,經常餓著肚子裝卸蜂箱,馬不停蹄安營扎寨,整個過程少則三五天,多則八九天,一路奔波,身上時常散發著不能洗澡產生的臭味。尤其碰到惡劣天氣,還要擔心蜜蜂被悶著、淋著而導致生病死亡。如此艱辛的生活,卻換不來豐厚的利潤,遇到災年往往得不償失。
“養蜂車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養蜂不用那么被動了,可以根據花期自由駕車采蜜,節約成本,日子也過得舒心多了。我是2012年1月購買的養蜂車,當時還想著萬一虧本就麻煩了,沒想到不到半年成本就回來了。即使在2013年年景不好的情況下,我仍然賺了35萬元。”劉先生的話語中充滿著喜悅。
問到蜂蜜的全年銷售情況,劉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有養蜂車時,以100箱蜂為基點,蜂農喜好采集油菜、洋槐、荊條、椴樹花,年景稍好時,每年采集油菜花約10噸,洋槐花約6噸~7噸,荊條花約3噸,椴樹花約5噸,全年的利潤可高達35萬元~40萬元,比沒有養蜂車的利潤翻了三番。
蜂車引領野外生活新方式
五征養蜂車的問世,填補了中國養蜂機械化的空白,變地面分散飼養為車上摞疊飼養,變手工勞作為機械化生產,改變了中國養蜂業的傳統養蜂生產模式。據五征集團的市場部主管厲夫龍介紹,五征養蜂車以“奧馳2000”輕卡車為平臺,搭載生活間、養蜂專用裝置、儲存箱三部分。蜂農在車廂上可以完成蜂群管理、蜂產品采集等工作,采取邊采蜜邊銷售的方式,每臺車可儲存5噸~6噸的蜂蜜。
車廂還配套了各種先進的養蜂機械,可安裝衛星電視、發電裝置、冰箱等現代化設施,緩解枯燥的野外生活,提高生活質量。有數據顯示,目前,五征集團研發的養蜂車在山東的市場占有率已接近95%,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也達到70%~80%。
近兩年,五征集團走訪了眾多購買過養蜂車的蜂農,傾聽反饋意見,并對養蜂車進行整改,新型的養蜂車根據廣大蜂農的需求,增加了蜂箱架、畜禽放置空間、蜂箱托盤等裝備,使養蜂生活更加完美無缺。目前,適合廣大用戶的第二代養蜂車即將問世,將于2014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惠農政策為養蜂提供新機遇中國有百萬養蜂大軍,養蜂車的問世與推廣,必定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這個行業,徹底改變養蜂事業后繼乏人的局面。同時,近些年國家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2014年農業部將養蜂專用平臺列入國家補貼范圍,現已有山東、山西、河南、內蒙古等17個省份都被列入農機補貼目錄,有些省份更是拿出專項資金對購買養蜂車的用戶進行補貼。
“目前,國家農業部對每臺養蜂車補助2.2萬元,山東省發改委也抽取專項資金對每臺車補助4萬元~5萬元,補貼中還增加了電動取漿器、蜂箱淋水裝置、電動搖蜜機等裝備,這樣算下來,每臺車的成本不足10萬元。”五征集團營銷總公司副總經理朱元光向記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