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靜寧,記者聽到看到最多的是與蘋果有關的話題和由此帶來的變化。蘋果產業在讓群眾致富的同時,也讓一批果品龍頭企業迅速壯大發展起來,形成了產銷一體的良好發展格局,讓靜寧蘋果漂洋過海聲名在外發展的勢頭越來越好。靜寧蘋果產業的發展,對甘肅各地區發展地方特色產業,有著積極地引領和啟示作用。
位居“第四”的靜寧蘋果
在靜寧,與蘋果有關的故事是一個接著一個。
最近,在靜寧流傳最為廣泛的一個故事是從靜寧走出的經濟學家馬光遠為家鄉的蘋果做宣傳。馬光遠在一些電視臺的財經節目中宣傳,“靜寧蘋果是繼夏娃、牛頓、喬布斯之后的第四個蘋果。”
馬光遠這一說法的背后是,2014年靜寧縣建成“百萬畝優質蘋果生產大縣”,蘋果種植面積達到101.2萬畝,占耕地面積68.8%,躋居全國縣(區)蘋果種植面積之首。
靜寧縣發布的有關數據顯示,目前,靜寧蘋果已成為農民脫產致富的支柱產業,果品總產量達到60萬噸,產值24億元。
靜寧縣務果能手雷托勝,家里去年7畝蘋果園收入達到30多萬元。“家里共有12畝果園,掛果的有7畝,去年每畝果園收入在1萬斤,每斤蘋果的收購價在5元到6元之間。”雷托勝說。
現在,靜寧縣農民人均果品產業收益320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6%,全縣有14.8萬人依靠發展蘋果產業實現了穩定脫貧,蘋果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靜寧縣政府一位領導告訴記者,從去年蘋果采摘銷售到目前,全縣新增了5000輛小汽車。購買小汽車的都是當地的果農。
靜寧蘋果先后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綠色產品、良好農業規范、出口創匯和中國馳名商標5張國家級名片,紅富士蘋果被評為“中華名果”、“中華金果”。
龍頭企業的引領效應
紅紅火火的蘋果產業,讓以靜寧縣慶源果蔬貿易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一批龍頭企業也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記者1月15日在靜寧縣仁大鄉南門村的慶源果蔬貿易公司看到,200多名當地的婦女和小伙子在公司里忙碌著,在生產線上分揀包裝裝車。“現在正在分揀包裝的這些蘋果都是出口到泰國的。公司嚴格按照無公害化標準貯運生產,產品優良綠色環保。公司的蘋果出口規模每年都在擴大。”靜寧縣慶源果蔬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明孝說,在蘋果收購的旺季,公司的季節零時工在400人左右。
為建立現代化的生產、加工貯藏、銷售、外貿企業,李明孝的這個土生土長的果蔬貿易公司先后引進了中美合資冷凝器、臺灣自動選果器,通過電腦操作,在電腦上將蘋果的重量、規格設定后,選果器可以根據要求自動選果。
作為靜寧縣果品龍頭企業里的佼佼者,靜寧縣慶源果蔬貿易公司主營產品富士、花牛、秦冠蘋果,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把靜寧蘋果銷往國內各大城市,并出口到印度、泰國、印尼、中東迪拜等國家和地區。
中國農業銀行甘肅分行去年10月底開通的“金穗e融”系統的“融通、融資、融智、融商”“四融”平臺在慶源果蔬貿易公司里設了終端機,引導當地農戶在終端機上發布農產品信息,在網上交易買賣蘋果。“才兩個多月,這一臺終端平臺就實現交易額1.2億元。”靜寧縣農行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正因如此,1月15日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李振江在靜寧調研中國農業銀行“四融”平臺建設時,在靜寧縣慶源果蔬貿易公司考察了這一平臺運行的情況。李振江在考察時表示,農行姓農,一定要把服務“三農”做好,按照農民和企業的需求設計產品,做好服務。
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互聯網金融部副總經理張蓉告訴記者,農業甘肅分行為農戶和龍頭企業提供服務的“四融”平臺自去年10月底在定西和平涼開通以后,兩個月時間全省交易量達到4.3億元。
毋庸置疑,在靜寧蘋果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發展中,以慶源果蔬貿易公司為代表的一批龍頭企業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依靠蘋果產業,靜寧縣建成了貯藏營銷、包裝配套、加工增值龍頭企業50多家,果品貯藏能力43萬噸,加工轉化能力7萬噸,紙箱生產能力3.1億平方米。還成立了靜寧蘋果產銷協會,發展專業合作組織48家,初步形成了種苗繁育、技術推廣、貯藏增值、加工轉化緊密銜接,產前、產中、產后相互配套的產業體系。
現在,靜寧蘋果產業已形成基地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營銷市場化、服務社會化的良好格局,已成為全國市場上的佼佼者。依托靜寧蘋果的巨大品牌優勢,靜寧周邊縣區的蘋果產業也紛紛發展壯大起來,蘋果產業的帶動效益日益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