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2014年農藥行業在變革中探索新契機

   日期:2015-01-1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56    評論:0    

  2014年是我國農藥行業發展充滿活力的一年,同時也是適度調整的重要一年。電商來襲、環保核查、跨界融合……這些新形勢和新變化不僅給行業帶來了強大的推動力,同時也為行業、企業指明了發展新方向。應對機遇與挑戰,農藥企業積極探索、變中求勝,亮點頻現。與此同時,安全科學用藥、減量用藥也成為行業發展的風向標,監管趨嚴、競爭加劇推動整個行業告別粗放式發展,農藥行業正沿著高效、綠色、環保之路穩步向前……

  農藥電商:“褒貶不一”下的持續探索

  2014年,農藥電商成為農藥行業熱議度較高的話題之一。雖然大部分企業仍在觀望,也有不少企業紛紛“試水”電商。如江蘇龍燈化學自建龍燈電商,中保綠農、江蘇克勝等企業進駐天貓、阿里巴巴開辦旗艦店。此外,由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聯合5家農藥企業聯合成立的“農一網”尤為引人關注。一邊在2014年全國植保“雙交會”上打造“首屆中國農藥電商光棍節”,一邊緊鑼密鼓地招募縣域工作站,在行業里引發了一股不小的沖擊波。農藥電商該不該做?怎么做?成為行業、企業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記者觀察:當前,業內對農藥電商的發展看法不一。

  支持者認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越來越多,為農藥電商的發展創造了條件。農戶對實惠用好藥的需求、企業對減少渠道層級、精準對接用戶的需求,都會推動電商快速發展;反對者認為,農藥作為應急救災的特殊商品,發展電商面臨物流、技術服務、沖擊傳統渠道等諸多難題,真正落地尚需時日。支持也好、反對也罷。但毋容置疑的是,農藥電商仍需在持續探索下尋找到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作物解決方案:

  企業向整體技術服務轉移

  在農藥行業,關于作物解決方案的提出、執行和未來,目前已經成為行業的領先概念和熱門話題。據了解,作物解決方案最早由跨國農藥公司提起,近年來,作物解決方案的日漸成熟將成為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但目前國內企業對作物解決方案仍缺乏了解,行業內未形成統一的定義,很多企業宣稱的解決方案實際是“新壺裝舊酒”,在推廣與發展中仍存在較多問題。

  記者觀察:作物解決方案的提出是行業從業者思維與方法的轉變,真正將農藥使用融入到農業生產中去。在新形勢下,農藥企業經營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從單純的賣產品向整體的技術服務轉移,最終形成創新、共贏并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物解決方案的提出,不是簡單地等同于產品+技術,它需要生產者對作物有充分了解,還需積極摸索。通過安全種植、科學管理,最后實現健康有保障、農業有未來的美好愿景。

  農藥監管:

  連出重拳“嚴”字當先

  2014年,農業部在全國范圍內深入開展農藥監督管理年活動,大力推進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在河北、浙江、江西等5省開展試點,確定了一批示范縣和定點門店,實行高毒農藥專柜銷售、實名購買、電子檔案,建立高毒農藥可追溯體系,逐步實現從生產、流通到使用的全程監管,探索建立高毒農藥監管的長效機制。同時,強化市場監督抽查,深入生產企業進行重點抽查,依法查處非法添加隱性農藥成分、生產經營假劣農藥等違法行為。下半年,農業部依法吊銷了9家農藥生產企業的11個農藥產品的農藥登記證,向生產假劣農藥行為亮出利劍。

  記者觀察: 2014年,農藥行業監管動作連連,涉及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諸多環節的政策法規開始對農藥行業管理重拳出擊。一連串的行業監管行為表明,我國農藥生產經營管理體制正在經歷著一場新的變革。“嚴”,無疑成為這場變革最突出的關鍵詞。

  農藥集中配送:

  “零差價”下的惠農之舉

  近幾年,江蘇省張家港、常熟、太倉等地率先組織實施農藥“零差價”集中配送,既保障了農藥產品質量,凈化了市場,又大大降低了農民用藥成本,給農民帶來了看得見的實惠。2012年5月,江蘇省常熟市開始啟動農藥集中配送體系建設至今,常熟市農資公司具體負責把由政府統一采購的農藥配送到各鎮認定的配送站點,農戶憑身份證或電話號碼在所轄鎮區域內的配送站點直接購買平價農藥,對規模經營面積大、經濟實力強、農藥用量多的種田大戶、合作社農場,由所轄鎮區域內的配送站點直接送藥到戶,同時配送站點提供相應農藥使用方法和技術指導。農藥價格統一按政府采購招標或議標價格實行零差價銷售。農戶購藥上限根據種植品種和田畝數設置,超出限額部分不再提供政府零售價農藥。

  記者觀察: 開展農藥集中配送工作在當地著實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是建立了產品的價格優勢和品牌優勢;另一方面是凈化了市場、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今后需要在技術服務和工作規范上實現突破和轉變,真正做到指導農戶科學合理用藥,避免多用藥、濫用藥情況發生。

  農藥管理:

  引領企業誠信、創新、合作發展

  2014年9月13-14日,由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主辦的第七屆中國農藥高層論壇在深圳召開。據農業部農藥檢定所藥政管理處處長單偉力透露,新《農藥管理條例》修訂工作進入國務院審議日程階段。接下來,完善和修訂配套章程將成為農藥登記的一項重點工作,需要農藥生產者、使用者廣泛參與。登記公示是信息公開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證行政審批結果科學準確的有效措施。

  記者觀察: 農藥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有擔當精神,這要求農藥管理工作必須更加貼近實際。

  農藥管理工作處在要求改革的時代,要做好迎合和適應時代變化的充足準備。盡最大實際能力去適應現狀、順應時代的要求,貼近好服務對象,做好相關本職工作。這需要在理念、職能、做法、技術、隊伍五個方面開展和完善貼近措施。對于開展的貼近行動,一是需要堅定不移地推進農藥登記的管理改革;二是強化登記后管理,保障管理者、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三是面向農業、環境安全,全面推進農藥殘留為重點的標準體系建設;四是農藥管理工作要有擔當意識,引領農藥企業誠信、創新、合作發展。

  環保核查:

  “新門檻”推動行業優勝劣汰

  備受關注的草甘膦環保核查在今年終于有了明確的結果。2014年6月13日,環保部公布《關于第一批符合環保核查要求的草甘膦(雙甘膦)生產企業情況公示》,第一批自愿申報的10家企業中,南通江山農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鎮江江南化工有限公司、江蘇優士化學有限公司、湖北盛泰化工有限公司這4家通過了環保核查。

  記者觀察: 此次環保核查屬我國農藥行業首次,將給行業發展帶來積極深遠的影響。環保核查為草甘膦行業設置了“新門檻”,將逼中小企業出局,隨著技術落后、環保不達標的企業逐漸退出草甘膦行業,集中度將不斷提高,有利于改變我國草甘膦行業“多、小、散”的頑疾。可以預見的是,草甘膦環保趨嚴、行業整合將是大勢所趨。

  兼并重組:

  優化產業和行業結構

  2014年,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對外發布信息:將聯合各省(市)農藥協會共同搭建農藥企業兼并重組信息交流平臺,同時根據企業的意愿和要求竭誠為企業服務。 有業內人士分析,未來我國農藥行業將迎來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而兼并重組、產業升級、創新發展無疑將是其中的重要關鍵詞。

  記者觀察: 實踐證明,企業成功的關鍵是企業不斷地增長,增長的方法除了企業內部的增長以外,更重要的是通過企業間的并購。企業間的兼并重組有利于行業提高集中度,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優化產業和行業結構,增強企業自身的競爭能力。時至今日,兼并重組依然上演,強者更強是當代農藥發展的主題。在產業整合過程中,政府管理部門應該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完善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體系,建立有效的退出機制,為農藥企業兼并重組掃除障礙、鋪平道路。

  安全科學用藥:

  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2014年4月17日,中國農藥工業協會聯合中化農化有限公司、先正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37家企業共同發起成立安全科學使用農藥委員會,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開展多期農藥科學安全使用培訓班,深入鄉村指導農民安全科學使用農藥。

  此外,2014年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與先正達公司及植保(中國)協會合作在江蘇、安徽、山東等15個省舉辦了600多場安全科學用藥培訓班,培訓農民近3萬人,通過培訓,切實提高了農民的安全用藥技術水平。

  記者觀察: 農藥在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有效供應和促進農民增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落實農藥正確管理及安全科學使用等工作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農民培訓是搞好農藥安全使用管理的重要途徑,應加大培訓力度。同時,農民培訓也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相關部門積極配合支持,將新產品、新技術融入農藥安全使用和管理中來,幫助更多農民提高科學用藥水平。

  農藥減量使用:

  明確“零增長”目標

  農業部2014年在全國31個省區,組織開展水稻、小麥、玉米、蔬菜、水果等10種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推進試點,農藥減量控害顯著。各地試點表明,在統防統治過程中,應用集成的綠色防控技術模式,一般大田作物每季減少用藥1-2次,園藝作物每季減少用藥3-4次,化學農藥用量減少20%-30%。農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天敵種群數量明顯上升。示范區畝增產8%以上,節本增效150-200元/畝。各地實際建立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推進示范區538個,比計劃218個增加320個,示范面積920萬畝,輻射帶動面積7160萬畝。

  記者觀察: 2014年,農業部明確提出了實現農藥“零增長”的目標,怎么把農藥用量降下來,如何將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推進,探索出了一條有效路徑。全國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批適宜不同作物,經濟實用、簡便易行、可操作性強的病蟲害綜合治理模式,為大面積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