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海南農業“家底”,無論是耕地面積、作物產量還是經濟總量,都可以說是“農業小省”。但是,“農業小省”的劣勢并不能阻礙海南朝“農業強省”邁進。
海南農業的出路不在數量,而在質量。2013年,省委、省政府把品牌農業確定為海南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通過品牌建設提高農業競爭力,提高單位耕地面積效益。
一年來,海南品牌農業發展取得了新成效。
品牌農業質量先行
冬季,在內地土壤進入休眠期時,海南依然綠意盎然。這個冬季,海南農業有兩個細節值得關注:羊糞銷售價格從500元/立方米上漲到600元/立方米,并且貨源緊缺;省農業廳廳長主動致信國內各大農產品批發市場,希望對抽檢出農殘超標的海南瓜菜一律就地銷毀。
一個是種植的變化,一個是管理的變化,同時表明了海南著力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今年以來,我省逐步建立了以科學栽培技術、物理防控為主的健康植保模式;構建了省、市(縣)、鄉鎮、田洋4級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農業部例行監測數據顯示,我省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9.8%,蔬菜、水果合格率高于全國水平。
產業鏈條漸完善
產業鏈上的“貧富差距”一直是品牌農業發展的難題。以咖啡為例,原料咖啡豆價格僅為20多元/斤,而品牌咖啡館經過加工和品位提升,可以將1斤咖啡豆賣到1000多元。
我省通過發展農業二、三產業,完善產業鏈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特別是陵水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羅牛山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瓊海龍壽洋農業公園等多種形式農業園區快速發展,“孵化”了一批加工企業和休閑農業。
目前,全省農產品加工園區入園企業71家,完成投資41.4億元,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近300億元;休閑農業也達到200家,年營業收入近9億元。
多元化營銷體系建立
澄邁無籽蜜柚120元/個,橋頭沙土地瓜8元/斤,瓊中綠橙上線3天就賣出了10萬多斤……海南農產品“上網”,讓不少區域品牌農產品邁向全國品牌農產品。
銷售也是品牌農業建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我省通過創新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品牌農產品營銷體系。
海南電子商務協會會長胡衛東說,網絡無邊界,農產品電子銷售,有效地破解海南島嶼經濟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可以將海南的區域品牌農產品推向全國。今年,全省農產品電商達到1600家,銷售額突破60億元,比去年增長10倍。
此外,我省還將海南品牌農產品直銷配送中心擴大到太原、西安等5個城市,實現海南農產品產銷對接,帶動銷售海南品牌農產品28萬噸、銷售額11.7億元。
我省品牌農業經營主體也在壯大。今年,我省對各類農業經營主體進行財政扶持外,還加大力度推動其在資本市場上市,完成從“家族作坊式”企業向現代化企業轉型。目前,全省規模以上品牌農業企業達1095家,注冊商標的合作社突破1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