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民澆地一家老小都得出動,開著拖拉機,拉著機器、水泵、水帶到河邊,費力費時,兩三畝地至少要整個大半天才能澆完。”昨日上午,東海縣駝峰鄉三汪村黨支部書記徐智慧指著新修的防滲渠介紹,自從今年縣里在該村實施了“小農水”重點工程建設,泵站維修改造好了,土渠改成了防滲的水泥渠,水直接流到田頭,一把鐵鍬就搞定了。
作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東海縣的農村水利設施大多興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特別是被稱為田間“毛細血管”的小型農田水利更是普遍存在著排灌設施老化、渠系損壞嚴重、防洪減災能力差等問題,每年修修補補,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每到灌溉季節,大多數莊稼地根本“喝”不飽水,到需要排澇的時候,田間積水又無法順暢排除。
“為彌補農田水利建設特別是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歷史欠賬多、建設相對落后的短板,2011年,我縣通過競爭立項,被列為全國第三批中央財政‘小農水’建設重點縣之一,3年計劃投入9429萬元,完成9個鄉鎮27個行政村的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建設。”東海縣水務局農水科科長李志說。
針對項目投資大、施工面廣、工期短等問題,東海縣政府成立了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縣水務局抽調精干技術力量成立了東海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處,全面推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驗收制和項目公示制等六項制度,規范工程建設管理,確保工程質量。
根據建設計劃,3年時間內,東海縣累計新建和改造泵站23座,新建護砌防滲渠道241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和田間建筑物7079座,疏浚整理各級溝渠229公里,疏浚整理土方93萬方。如今,這些項目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增恢復小型灌區灌溉面積2.15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0.8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8萬畝,改善排澇面積2.95萬畝。
東海縣水務局局長李方毅表示:“目前,我縣第一批‘小農水’重點縣項目,最近已經高質量通過了省水利廳、財政廳組織的省級三年整體驗收。今年,我縣又被成功納入中央財政全國第六批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未來3年內將再投入1.2億元,對7個鄉鎮(場)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進行更新改造和田間工程配套,持續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