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生態之城,開放之城,歡迎全球遷徙的候鳥在深圳停留,歡迎外來植物與深圳本土植物友好相處,但是,拒絕外來植物以入侵者的身份進入深圳外來植物兇猛!據報道,深圳近2000種野生維管植物中,常見的外來入侵植物高達110多種,其中有8種被列為世界100種惡性外來入侵生物,如薇甘菊、馬纓丹、鳳眼蓮等,已經或多或少地對深圳的自然生態造成了傷害。
依山傍海的深圳,一年四季花木蔥蘢,綠意盎然。一個小小的住宅小區里,往往都栽植有數十種植物。在這塊土地上生長的野生植物中,有不少屬于瀕危珍稀植物,比如,塘朗山上的桫欏,是一種白堊紀時期遺留下來的比恐龍更古老的樹種。而花中珍品禾雀花與貴過黃金的沉香樹,在梧桐山上都能找到。當然,如果你曾細心讀過晶報的“南尋深圳”專欄,一定會對深圳由花花草草構筑的自然生態之美有更深的印記。
但多數人想不到的是,深圳的植物群落正遭遇外來有害植物的大規模入侵,一場悄無聲息的戰爭,就在我們的眼皮底下發生。以“首惡”薇甘菊為例。這種原產于中美洲的植物的“殺手锏”是纏繞、覆蓋在其他植物上,導致這些植物因接收不到陽光而生長不良,甚至枯死,連喬木都難以幸免。自上個世紀80年代在深圳發現之后,它便以驚人的速度迅速蔓延,給深圳的生態造成巨大破壞。這些年來,深圳為治理它花費的人力財力不算少,但效果談不上多理想。
從世界范圍來看,植物入侵已經造成了多起生態災難,比如,作為一種觀賞性攀援植物,野葛曾入侵美國南方各州并瘋狂繁殖,泛濫成災,甚至大有繼續北上之勢,觸角最北端已伸到新澤西州。它在美國獲得了兩個外號,第一個外號是“吃掉南方的攀援植物”,第二個外號是“綠色危險物”。類似景象也在澳大利亞等地發生過。這樣的例證已經為我們做出了足夠警示,全力阻擊外來有害植物入侵深圳,再也拖延不得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圳,造成危害的外來入侵植物之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作為有用植物引進的。比如水葫蘆因為花色亮麗、花型優美、并且可以作為畜禽飼料,在早年曾被廣泛推薦種植。后來,水葫蘆在野外水域大肆瘋長,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相較于自然傳播這只“無形之手”,有意為之這只“有形之手”更應引起我們的警覺與反思。
此外,我國目前并沒有針對外來物種入侵的專門法律法規,與外來物種入侵有關的法律法規散布于《漁業法》《森林法》《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中。而且多部法律規定了不同的執法主體,也給防止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帶來了麻煩。曾有專家呼吁從生態安全的角度出發,出臺專門立法,明確管理部門、法律責任,健全監督機制、建立全國性專家委員會——致力于建設一流法治城市的深圳,能否在這方面率先為全國探路?
深圳是生態之城,開放之城,歡迎全球遷徙的候鳥在深圳停留,歡迎外來植物與深圳本土植物友好相處,但是,拒絕外來植物以入侵者的身份進入深圳。深圳,理應成為外來有害植物不得擅闖的“特區”。